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螞蟻鵲橋
泥土、大樹、灌木、草本植物所組成的全自然院子,不只住戶讓家更有家的感覺,其他生物也有同感。
院子內的住戶,如蚯蚓,蜥蜴,壁虎,鳥等,都很歡迎,至於數量最多的螞蟻,原則上不反對,只要它們不時不時成群結隊溜進屋內,到處築巢,到處找東西吃。
但上述情況卻層出不窮,頗為困擾。
幾年累積的經驗,只要在桌上或其他明顯地方,看到螞蟻三三兩兩在遊蕩,事情大概大條了。搜尋容易躲藏的角落,八九不離十,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螞蟻雄兵。接下來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才可以抑制,不一定可以消滅,因為屋內不宜使用殺蟲劑。
根本之道是不讓它們進入。不見得每天,但經常需巡視各屋內外通道,檢查是否有螞蟻蹤跡,若發現星星之火,立刻要予以消滅,不可讓其燎原。
更根本的做法是抑制它們在院子的數量。
以往總是將生廚餘放在樹下或花叢間,當成自然的堆肥。確實可以提供植物養分,但也提供其他生物享受。第一個到場的永遠是螞蟻。
這兩年不再如此,數量似乎有抑制。而且在草地上若發現成群的螞蟻,也會適度的使用天然除蟲菊抑制。
這些小傢伙真是厲害,既然走跳地上變得危險,那就走高空。
院子一株高大的紫薇,旁邊一個花架上頭布滿攀緣植物,包含炮仗紅、大鄧伯與紅龍果。成熟的紅龍果,若來不及採收,被鳥兒先下手,螞蟻大軍立刻蜂擁而至,將之搬到散落四處的巢穴內。其中在紫微樹上似乎有一個不小的巢穴,但從地面看不到。
螞蟻把從花架攀到紫薇樹的炮仗紅枝條,當成空中走道。
前些日子發現誇張的穿梭的蟻龍,因而將該莖條剪除,斷其通道。
早上無意間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生態奇觀。
炮仗紅這陣子正大肆擴張地盤,長出非常多薪枝條,再一個多月就要開始在上頭大鳴大放。
因此又有幾個花架上的薪枝條,逐漸逼近紫薇的枝葉。其中一處雙向距離近在咫尺。自己從地面看到這幅景象,上頭的蟻群也發現,因此群聚在兩頭,準備雙方接壤時,可以跨越。聚集在尾端的蟻群真是多到令人起雞皮疙瘩,甚至多到三不五時剝落一小塊蟻群,往下墜落。
暫時不理會它們,並持續觀察事情的演變。
早上出門一趟,中午返家,發現兩者的間隔拉大,炮仗紅枝條位置沒改變,但紫薇枝葉下垂些,因此距離稍微拉開。
紫薇枝葉上頭的蟻群數量,沒太大變化,但炮仗紅枝條上頭的明顯少很多。
為何如此?
大概知道原因。
紫薇樹幹靠近樹根部分,前些日子噴了第滅寧的化學除蟲菊,氣味仍在,樹上的蟻群,不敢走這條唯一可以離開的渠道。
之前橫跨花架與本樹的主要通道:炮仗紅枝條,前些日子被弄掉(我弄的),變相被禁錮在紫薇樹上。
如今發現可能通道近在呎尺,當然擠在這裡,等待連通後可以一蟻當先地離開。
而在炮仗紅這邊,可以海闊天空地任意移動的蟻群,發現受困對岸的夥伴,也焦急地在此守候,以便一接通後立刻助夥伴們一足之力。
只是等了半天,距離沒縮點不打緊,反而愈來愈遠。等待救援一方仍苦苦守候,但準備救援一方,發覺無能為力,只好慢慢散去。
若自己不干涉,估計明後天就有可能接通。
要順它們的心意嗎?
雖然距離頗遠,螞蟻個子又小,不過長焦距相機卻取得部分清晰身影。
發現跟入侵屋內的螞蟻不同類型。
透過Google Lens,得知可能是荷氏扁琉璃蟻 。這種蟻的胸部狹長,頭與胸部褐色,腹部為黑褐色,非常類似。
根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資料,這種琉璃蟻來自東南亞,台灣於1912年最早有紀錄。棲息於低海拔地區,喜好在林下的枯枝、落葉與乾枯枝築巢,但無明顯蟻巢。
喜歡吃植物分泌的蜜露,或與蚜蟲、介殼蟲等昆蟲共生,取食介殼蟲的蜜露。台中市也是主要分布縣市。
根據觀察,紫薇樹的枝葉,有介殼蟲或芽蟲入侵的跡象,所以大概是琉璃蟻跑不掉了。
反正它們仍然被禁錮在樹上,紫薇會落葉過冬,屆時這些共生的傢伙也沒啥食物。
若炮仗紅真的又幫忙搭橋,再剪掉就好。
只要不進入屋內,就暫且放它們一馬。
沒想到接近傍晚經過院子再度觀察,鵲橋已經接上,本來群聚兩端的蟻群已經散去,變成正常蟻流。
考慮此時正是蟻群最活躍,準備儲量過冬與繁殖後代,不能讓它們得到太多食物,必須控制蟻群數量。
因此按照中午規劃,再度切斷鵲橋。一切斷蟻群再度現蹤。
真是有趣的生態觀察。
參考資料
https://agri.kcg.gov.tw/PlantEpidemicPrevention/AntZone/Ant.htm
兩個獲 TIME 2023年發明獎的自行車產品
TIME時代雜誌剛公布2023年發明獎,宏碁於幾個月前推出的電動輔助自行車Acer Ebii,跟其他十個運輸類產品,入列於運輸(Transportation)得獎項目,確實不簡單,特別是不少是高科技汽車、飛機等,確實不簡單。
![]() |
圖片來源 [1] |
TIME給的標題是A Supersmart E-bike,重點是超級聰明。
摘錄TIME給的評語:
1. 龍頭前方的近接開關,用於偵測騎士離開時,會自動上鎖。用於防盜用途的GPS。
2. 以時規皮帶取代會弄髒褲管的鏈條
3. 可卸除並可作為手機與筆電充電器的電池
4. 演算法自動根據踏板扭力與上升高度,自動調整輔助輸出,不需要手動變速。
說Supersmart,上述評語,比較貼近的大概是根據扭力與高度,自動調整輸出吧!
就一個自行車愛好者的觀點,沒感覺有甚麼super smart!
順便看看其他入選產品。
跟Acer ebii一起入列的產品,還有一個是跟自行車有關的產品。TIME給的標題是無氣輪子(An Airless Wheel)智慧輪胎(SMART Tire)。這是太空科技轉移商業應用的例子。
這個產品,除得到TIME 2023發明獎外,也獲得CS2023創新獎。
在月球與火星地面移動的探險車,移動需要輪子。輪子直接跟地面接觸的是外胎。外胎需要夠強健,不會被坑坑洞洞的星球表面刺破。
輪胎也提供阻隔作用,移動間不會讓坑洞的表面,造成上頭包含車子在內的所有東西強烈震動。在地球表面移動的車輛,充氣式輪胎是首選。但用在遙遠星球表面是不切實際。
太空科技重鎮美國NASA,研發星球探險車,輪胎也是一個重要項目。
NASA研發出一種不需充氣,足夠堅韌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輪子,可以用在月球或火星探險車。
2020年SMART Tire Company與NASA發明家合作,探索將這種輪胎商業應用的可行性,預計明年(2024)正式推出稱為METL的產品。
摘錄TIME給的評語:
1. 龍頭前方的近接開關,用於偵測騎士離開時,會自動上鎖。用於防盜用途的GPS。
2. 以時規皮帶取代會弄髒褲管的鏈條
3. 可卸除並可作為手機與筆電充電器的電池
4. 演算法自動根據踏板扭力與上升高度,自動調整輔助輸出,不需要手動變速。
說Supersmart,上述評語,比較貼近的大概是根據扭力與高度,自動調整輸出吧!
就一個自行車愛好者的觀點,沒感覺有甚麼super smart!
順便看看其他入選產品。
跟Acer ebii一起入列的產品,還有一個是跟自行車有關的產品。TIME給的標題是無氣輪子(An Airless Wheel)智慧輪胎(SMART Tire)。這是太空科技轉移商業應用的例子。
這個產品,除得到TIME 2023發明獎外,也獲得CS2023創新獎。
在月球與火星地面移動的探險車,移動需要輪子。輪子直接跟地面接觸的是外胎。外胎需要夠強健,不會被坑坑洞洞的星球表面刺破。
輪胎也提供阻隔作用,移動間不會讓坑洞的表面,造成上頭包含車子在內的所有東西強烈震動。在地球表面移動的車輛,充氣式輪胎是首選。但用在遙遠星球表面是不切實際。
太空科技重鎮美國NASA,研發星球探險車,輪胎也是一個重要項目。
NASA研發出一種不需充氣,足夠堅韌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輪子,可以用在月球或火星探險車。
2020年SMART Tire Company與NASA發明家合作,探索將這種輪胎商業應用的可行性,預計明年(2024)正式推出稱為METL的產品。
![]() |
圖片來源 [2] |
這種輪胎永遠不會沒氣,也不需要維護或打氣,卻可以常保騎車順暢,可以視為自行車的永久組件。
這種記憶合金,即便高度荷重下,也可以順應騎行環境,如橡膠般快速地膨脹、收縮、彎曲或伸直等。即便發生嚴重變形,也可以在分子層級的相位變換下,完全恢復為原來形狀。
在kickstarter預購,預計明年六月出貨。
2條適合於公路車或礫石車的金屬胎,需自行安裝於自備的輪框,美金五百元。
1組含鋁合金輪框,適合於公路車或礫石車的金屬胎組,可以直接使用,美金千三百元。
老實說不便宜。
自行車速雖不至於太快,但爆胎必須牽車,也是一件惱人的事情。
市面上也曾經出現過不需要充氣的輪胎。
有別於單一氣室的內胎或輪胎,任何一點發生漏氣,會讓整個輪胎扁平。這種稱為NEXO的輪胎,內部卻有如蜂巢般非常多的氣室,內部包覆氮氣,可以永久提供穩定胎壓。即便被刺到,也僅影響單一氣室,完全不影響騎車。
這個產品曾經被高度關注。看到這個記憶合金輪胎,回想起這個產品,再度探詢,似乎沒繼續生產,大概是接受度不高,或價位因素,實情為何則是不得而知。
參考資料
https://time.com/collection/best-inventions-2023/6324752/acer-ebii/
https://time.com/collection/best-inventions-2023/6324756/smart-tire/
在kickstarter預購,預計明年六月出貨。
2條適合於公路車或礫石車的金屬胎,需自行安裝於自備的輪框,美金五百元。
1組含鋁合金輪框,適合於公路車或礫石車的金屬胎組,可以直接使用,美金千三百元。
老實說不便宜。
自行車速雖不至於太快,但爆胎必須牽車,也是一件惱人的事情。
市面上也曾經出現過不需要充氣的輪胎。
有別於單一氣室的內胎或輪胎,任何一點發生漏氣,會讓整個輪胎扁平。這種稱為NEXO的輪胎,內部卻有如蜂巢般非常多的氣室,內部包覆氮氣,可以永久提供穩定胎壓。即便被刺到,也僅影響單一氣室,完全不影響騎車。
這個產品曾經被高度關注。看到這個記憶合金輪胎,回想起這個產品,再度探詢,似乎沒繼續生產,大概是接受度不高,或價位因素,實情為何則是不得而知。
參考資料
https://time.com/collection/best-inventions-2023/6324752/acer-ebii/
https://time.com/collection/best-inventions-2023/6324756/smart-tire/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霜降後候鳥至
霜降隔天走了一趟冬候鳥聚集地,石岡壩。
過冬的棲息地,提供棲息、覓食與撫育後代。
除假日外,遊客不多的石岡壩,是理想的處所。大壩上游不遠處,橫越大甲溪兩岸的長庚橋,是欣賞候鳥的好地點。
這附近兩座往來兩岸的橋樑埤豐橋與長庚橋,剛好位於距大壩不遠的上下游。前些日子埤豐橋拆除重建工程已經展開,無法通行,往來車輛只能經由長庚橋。
早上適逢上班期間,可以明顯感覺上班與改道加乘效果的車流。窩在不寬的路肩拍照,有很不安全感,只能自己多留意。
時間剛好,在相機最廣角範圍,剛好可以讓朝陽與它在溪水中的分身同框。這台相機用最廣角形容,有點心虛。這種廉價的類單眼機,用廣角形容有點浮誇。總之,就是可以將天上與水中的朝陽,收錄在同一張影像內。
偶爾一隻鸕鶿從長庚橋上游,飛越停棲在大壩右岸,往年鸕鶿棲息點。年復一年,都是在這個角落棲息。
去年發現靠近該處的小徑,但一點風吹草動,只要有任何一隻附近水禽察覺,立刻成群飛離。另一方面,岸邊植被茂密,而且就在水邊,一不小心會出意外,因此仍無法近距離目睹。
大壩保全人員曾經告知,見過鸕鶿巢穴,也見過雛鳥,希望這個冬季有機會親眼目睹。
白冠水雞也現身了,它也是標準的候鳥,與跟它非常類似,但頭頂是紅色的紅冠水雞一樣,都是素食主義者。
數量頗多的花嘴鴨,出現在大壩靠近長庚橋附近。根據觀察,在此出現的是屬於候鳥。
今年的候鳥季已經開鑼,等鸕鶿大軍抵達,生態饗宴就此開張。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