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漫騎大甲溪畔

被細雨霏霏的天氣關了兩天,一大早雖然霧氣重但沒有下雨,與氣象預報吻合,出門活動這件事沒有懸念,只是到哪邊罷了。光線不好,沒有太多的期待,就近到大甲溪畔逛逛吧。
準備橫跨八寶圳時,被一個眼前飛過不常見的飛禽吸引,停棲在鐵皮屋露出半個身子的應該是水鶇。

接近大甲溪畔,又被展翅定住在半空的黑翅鳶吸引,光線不好距離遠很難有好的畫面。它或許感應到自己的念頭,便停棲在不遠處刺竹上頭,讓自己可以從幾個不同角度留下它的身影。黑翅鳶不論是外型或是展翅定點在半空中的英姿都很有看頭,很高興可以在此三不五時見到它。沒多久又錄到它在空中表演的畫面,真是有它的。





大甲溪畔高灘地原先種植芋頭,馬鈴薯,玉米,高麗菜等作物的農田,這會大部分都已經插秧,只剩下少數尚未收成或插秧者,讓冬季多樣化的農田暫時趨於單調。
在鐵路靠上游的另一頭,經過之前不久整完地的旱田,田裡已經有作物,而且似乎有人在遠處採收,不是熟悉的作物,好奇的趨前觀察水桶內的作物:櫛瓜,第一次看到它植株的模樣。田裡的採收者剛好接近,得到是櫛瓜的肯定答案,剛採收一周左右,尚有大約一個月的採收期。得到首肯後,進入田內取得櫛瓜莖葉花果的特徵,很高興今天可以認識這個作物。






準備離去時詢問採收者是否可以購買,她似乎無權決定。瞥見田園外,一位男士正在將塗滿捕蠅黏膠的寶特瓶掛在周邊的綠籬上頭,顯然是要吸引果蠅。環顧周邊沒有其他作物,應該是針對櫛瓜而來的。詢問採收者得知他果然是老闆,向他走去打招呼,並詢問是否可以零售。一開始他似乎不是很樂意應答,卸下心防後閒聊間得知,他所經營的這片櫛瓜田或許是全省規模最大的。他說這邊的土地並沒有自己認為的肥沃,還是要施顯著的肥料。現在是櫛瓜的採收期,每天從早採收到中午,採收期大約有一個多月。這陣子可以多過來這裡,會許可已有更多的發現。
櫛瓜園對面大甲溪畔灘地長滿象草,幾隻貪吃的斑文鳥正在搖曳的梗上大啖果實。它們要是不要跟人類搶食穀類,只吃這種人類不會吃的穀類,老實說自己還蠻喜歡它們看起來憨憨的模樣。



學者用來推測台灣是南島民族起源證據之一的構樹,雄株已經開花,尚未看到雌花的影子。構樹皮極具韌性可以用來做成布匹與衣服,太平洋島國尚有在節慶穿著構樹皮衣服的傳統。中研院學者根據DNA鑑定,發現所有的構樹都源自於台灣的構樹。另一個證據是語言多樣性,根據中研院院士所言,一個地區的語言越多元代表居住的時間越久,而南島其他國家的原住民語言都沒有台灣多元,即便如菲律賓或印尼有幾百個原住民族亦然,這是南島起源的第二個證據。不過也有學者以黑潮的流向,對這種說法提出質疑。




以往都是被構樹紅通通的果實吸引才注意到,既然剛知道構樹的身世,也恰好看到雄花,就留幾張畫面吧。
回程跨越八寶圳時又遇到水鶇,這會可以拍到全身,但它一溜煙就飛走,有點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