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拍照?

 為什麼要拍照?喜歡拍照的人有何特點?拍得的照片幹啥?

攝影可以紀實,可以藝術,也可以兩者兼具。自己對於攝影(嗯好像有點太正式)或者說拍照的基本態度是紀實,若某些相片有藝術感,那應該是全屬意外。
尋常百姓認知的藝術項目,絕大多數需要天份方能精熟。一個沒有藝術天份的人,窮其一生的心力,都無法望畢卡索的項背。但任何有心於攝影者,只要拿到好的設備肯下工夫,一定可以產出具水準的作品。用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使用的設備,隨便用都可以產出差強人意的作品。
既然是紀實就不需要在意作品的品質,只要可以忠實記錄想要的那個剎那即可。因此從未使用過修圖軟體後製過任何相片,喜歡照相者大概很少如此。
智慧型手機的拍照功能與畫質可以媲美專業相機,甚至某些方面可以凌駕之上。人手一支手機而且是最重要的隨身物品之一,換言之等同於隨身攜帶一隻高階的相機,彈指之間可以任意取得高畫質的相片。會用相機拍下某一個畫面一定有其原因,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原因,也有種種的用途,萬變不離其宗,要將對自己有意義的瞬間化為永恆。這個永恆或許有機會名留千史,但也可能弄巧成拙遺臭萬年。為了預防後者的突發狀況,才會有snapchat以及後續類似的系統出現。不去探討別人拍照的動機與目的,轉而檢視自己的。
對自己而言,拍照的最重要動機確實是想把瞬間變成永恆,這個永恆有幾個目的,以今天早上不長的時間內所拍下的一些照片作為探討的標的。
於土地公廟拜拜過程中,取得十三張照片,短短幾分鐘內竟然可以拍那麼多張,不外乎是太便利了,而且幾乎不用任何費用,當然也是有想要化為永恆的標的。這十來張照面主要內容為樹葡萄上頭的長腳蜂窩,以藍到不像話的天空為背景的平凡物品,以及以朝陽為主角的社區公園景物。


以靜態照片與動態短片記錄樹葡萄叢間的黃長腳蜂窩,主要目的是方便觀察,紀錄,以及學習。雖然可以隱約看出蜂巢結構與外部的動靜,但嚴重程度伴隨年紀增長的老花眼,很難看清楚蜂巢細節,透過審視化為永恆的瞬間,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中慢條斯理地檢視。難得在這人群熙來攘往的環境中,出現一個這麼容易觀察卻也可能隱藏危機的蜂巢,值得記錄下來並且持續觀察,若也可能危害到附近活動的人群時,可以適時的處理之。因為看不清楚蜂巢細節當然也不知道是甚麼蜂,取得畫面後可以查詢相關資料,以認識這種蜂的名字與特性。
上週梅雨季節,大多數時間都是溼答答,令人不甚愉快的天氣。根據氣象局預報資料,本周雖然好一些但也沒好到哪裡。在這個舒爽的清晨,可以看到如此藍的天空,心情隨之好到爆表。土地公廟旁中部地區後備指揮部屋頂三根旗桿,其中兩根掛有旗子,清晨的微風剛好讓旗子飄揚但又不至於太狂放。到處瘋狂種植多到讓自己感覺很厭倦的黃花風鈴木,頂端枝葉在藍天襯托下,暫時抹去對它的厭倦,會欣賞它的葉子的人應該不多吧。所以將這些瞬間化為永恆的目的,是要讓帶給自己好心情的瞬間,化為隨時可以用於改變惡劣情緒的永恆。
去年藉由拍攝365天的陽光,以度過人生的低潮期,完整取得365張畫面後剪輯成影片,讓自己隨時可以回顧這一整年的歷程。今年沒有繼續這個活動,但若遇到令人很振奮的朝陽仍然會將感受到的瞬間化為永恆。因此目的跟上述的藍天相仿。
早上第二個將瞬間化為永恆的場域為清風嶺步道,短短一個小時取得六十來張畫面,平均一分鐘一張不可謂不多。依據化成永恆之順序,逐一簡略說明:
邊坡滑落:此次行程預期看到的畫面,接近垂直的峭壁,一天超過200毫米降雨量,有這個結果是可以預期的。滑落相當的土石量,顯然已經清理過方便前兩天例假日來此活動民眾通行。這是紀錄。
斯文豪氏攀蜥:剛踏上步道沒多久遇到這隻攔路虎,自己的興奮襯托出它的緊張,既然藉由靜止不動來欺這個可能的敵人,將它可愛的模樣化為永恆,單純好玩罷了。
去年處理後之倒木,上週梅雨對它的影響:去年費了一番功夫鋸掉影響往來步道的龍眼樹倒木,部分樹幹仍擱在其他挺立的枯幹。梅雨對它似乎沒有太大影響,但被它依靠的其他枯幹,遲早還是會倒落,自然的事就讓自然用自然的方式處理吧!這是長期觀察紀錄。
上好漢坡途中的背影:一天到晚拍東拍西,就是沒拍自己的身影。就在陡峭確有不錯景致的好漢坡留下背影。這是自戀式的紀錄。
步道遠眺清澈的豐原市區:好清澈的天空搞乾淨的市區景象,以周邊植被當相框留下這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景。這是單純的紀錄。
長久觀察的麻花捲相思樹:已經持續觀察好幾年的相思樹,曾經探索過為何樹身會變成麻花捲。發現有相當的三角葉西番蓮攀上樹幹,或許過不了多久這麻花捲意象會被遮蔽,趕緊留下它的身影。這是長期觀察紀錄。
月桃花:此時山區最吸晴的植物之一是月桃花,最近已經拍了一些。步道旁幾株月桃剛好垂掛在步道上方眼線所及處,都這麼努力在最佳位置展現它最亮眼的內容,不將之化為永恆有些說不過去。
變種紅色人面蜘蛛:根據橫梗
停棲在大花咸豐草上頭的竹橙斑弄蝶:這個瞬間只因為行進過程剛好遇到,感覺光線與顏色搭配很舒服,在弄蝶尚未飛離花之前將之化為永恆。
令人垂涎欲滴的姑婆芋熟果:紅澄澄的果實令人垂涎欲滴,更是鳥類的最愛。單純只是覺得很漂亮,雖然已經拍過多次,仍然再次將它收錄。
觀察毬蘭是否開花因而無意間發現的石籠子:接近毬蘭開花的季節,步道旁觀察多年的毬蘭長得不錯,就是沒看過開花。在籐葉間探查之際瞥見旁邊一隻靜止不動,想要融入環境欺敵卻仍被發現的石籠子,相逢自是有緣,不把擺了一陣子的穩定架式化為永恆的紀錄,有些說不過去。
挺過梅雨肆虐的步道:很訝異在認為會柔腸寸斷的路段竟然完好無缺,很高興可以正常行走也有些惆悵,竟然猜測錯誤。它既然可以挺過豪雨侵襲,理當幫它留下永恆的紀錄。
賞日平台的朝陽:方才在土地公廟已經幫朝陽留了一次身影,在名為賞日平台處,看到藍天白雲與朝陽的精彩演出,外加山區植被搭的舞台框架,當然需要將這幅景象化為永恆。
被梅雨蹂躪的肝腸寸斷的部分步道:沒想到轉個彎竟然撞到悲慘的景象,前方不遠處的另一個髮夾彎竟然被上方沖刷下來的土石填滿,必須小心翼翼地踩過土石流通過,這就是預期的畫面。不過若一段時間沒有降雨,肯定會被處理讓人可以順利通行,屆時將會船過水無痕,透過鏡頭讓痕跡留下。
被巨大枯木倒下打彎的扶手:經過某一看似整理過的步道路段,雖然沒有明顯的倒木遺骸,但步道旁原先存在的植被似乎少很多,感覺就是有問題。果然發現步道某一邊扶手下凹成U字型,顯然是很大力量的撞擊造成的。總和周邊景物研判,應該是有一棵很巨大的枯樹幹倒下所造成。因其嚴重影響這個熱門路段的通行,因此很快就被處理殆盡,僅留下凹陷的扶手,過些日子這應該也會被恢復原狀,一樣透過鏡頭讓痕跡留下。
步道幽靜竹林意象:竹子在中國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對熊貓而言更是攸關生死的大事。竹林七賢故事中到底有沒有竹林眾說紛紜,竹林跟詩詞歌賦掛勾這個念頭倒是沒有太多爭議。桂竹雖然沒有孟宗竹有名但分布區域更廣。這個區域到處可以見到桂竹林的蹤影,它所帶來上述意象與心靈感受,每次經過總忍不住想要將這種感覺化為永恆。老實說鏡頭所捕捉的永恆,離真實的感受仍有段距離,但聊勝於無收入記憶體內,三不五時可以體會體會。
慢郎中雄山棕花:這附近山區的山棕絕大多數都已經完成生殖生長的第一階段,果實持續發育中。這株步道旁山棕的雄花此時才盛開,只是空包彈沒有作為。
尚待確認的植物:看似很眼熟的植物,上次看到滿枝頭的花,卻尚未確定它的真實身分,需要持續觀察開花後可能的果的模樣,將當前目光所及的模樣化為永恆,便於後續的辨識用途。
步道旁肉身已被取走僅剩皮曩的巨大桂竹筍:最近是竹子生長期,桂竹筍是一道佳餚。步道兩旁冒出來的竹筍均被過往的活動者採集殆盡。喜歡吃竹筍更欣賞朝露停留在筍葉上頭的模樣,也留下不少晨間才存在富詩意的畫面。特意將這個受害者無緣繼續成長畫面凍結,無非紀錄對終結它的劊子手欲蓋彌彰的行為不齒罷了!
開始腐朽的巨大樹幹滿布野菇:這株前兩年倒榻的巨大桐樹幹,被熱心但不會如其它好事者,將散發自然韻味的步道,當成自家般點綴的俗不可耐的山友,當成步道邊坡擋土牆之用。近日的降雨,讓它成為眾多菌類的家。
山棕果實:已經觀察好一陣子的山棕,周邊的雄花序不若方才見到的慢郎中,早早完成任務,花香早已逝去許久連身影幾乎不見蹤影。只剩下繼續下一回合生殖生長的果實,繼續朝最終成熟的階段邁進。
雨後方會現身的瀑布水景:山區平日乾涸的野溪,充足的降雨量過後數天會出現頗為壯觀的清澈瀑布。雖然水量可能有略為減少,但仍值得將這天氣限定的畫面化為永恆。





結語
無意間看到「喜歡拍照的女人特別迷人,並洋洋灑灑列出四個特點」言論所引發的感想,竟然可以揮灑出這一大串論述也真是有一套。
就紀實角度來說,將瞬間化為永恆後最好也能盡快紀錄將當時的心境,事過境遷可能當時的心境會逐漸淡忘,日後再次見到時的心境可能有別於當時者。在印象鮮明之際留下日後可以參考的紀錄,也是拍照後重要的事情,不過似乎沒有很多人會這麼做,即便是自己也只是偶爾為之罷了!
進一步思考照相將瞬間化為永恆這句話中永恆的意涵。永恆是個相對之詞,嚴格說來宇宙間沒有永恆這件事,任何存在的實體都有其出現的時間點,也終將在某一刻消失。把思緒從宇宙這麼大的範疇拉回周遭的空間,光以山的角度思考,人類的永恆也不過如曇花之一現罷了。再拉近到當下所拍攝的畫面或留下的足跡,將影像沖洗為紙本相片,永恆取決於退色的速度。加上護貝可以延長時間,永恆取決於擁有者對其態度。以數位方式儲存,永恆取決於數位儲存裝置的壽命,永恆取決於實體載體的壽命。

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

桂花樹上築巢育雛的白頭翁(5/19~6/13:最後更新6/14)

都市三劍客是院子的常客見怪不怪,它們平日不僅在此棲息嬉戲,對於院子可以入口的水果,可以品嘗之際不待主人招呼便不客氣動嘴,還好主人見怪不怪,就隨它們去了。
這兩天一對白頭翁三不五時便發出很急促的鳴叫聲,彷彿週邊有正在學飛的雛鳥。根據觀察似乎沒有見到雛鳥或鳥巢的蹤影,故沒有特別在意。

5/19 築巢
早晨從外頭回來在院子休憩,看到一隻白頭翁鬼鬼祟祟地穿梭於桂花樹叢間,直覺認為有鳥巢。趨前觀察果然有鳥巢,而且是尚未完工的鳥巢,終於有機會觀察鳥巢的建築過程,雖然沒有一開始必發現,可以從中途切入觀察也不錯。
最近觀察到的鳥巢幾乎都有綁東西的塑膠帶,而且似乎是當成鳥巢的骨架。撇開環保的議題不談,將長度遠長於以往築巢的主要建材,例如稻草等的草本植物梗,確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因為將之纏繞在欲築巢的枝條間,可以讓結構更穩固更不會散開。不知它們是如何發現這個祕密的,難道我們聽不懂的鳥叫聲,某些時候其實是在交換這類知識嗎?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怪醫杜立德不知是否可以解答這個迷惑。
這對白頭翁築巢的過程似乎是很隨興,三不五時才出現在桂花叢內,人只要一靠近立刻飛走並發出警告聲。因此拿出腳架使用縮時攝影模式,盡可能捕捉它們進出工地的畫面。天黑前可以看出一整天下來是有一些進度。



5/20 築巢
一大早繼續記錄,使用縮時攝影方式記錄隨興式的築巢模式,相機以4秒鐘取得一張畫面,總共可取得900張相片,以25fps規格轉換成36秒影片。拍攝了幾次取得幾個築巢的畫面。並嘗試錄一段鳥巢施工的過程,因為錄影的長度限制與親鳥進出鳥巢工程的不確定性,只有取得一小段畫面。跟昨天的鳥巢比較,確實是有一些進度。


5/22 鳥巢建築完成
查看桂花樹上頭的白頭翁鳥巢,已經完工的程度,接下來就可以開始準備迎接新生命了。



5/23 尚未出現蛋
早上出門前瞄了桂花樹一眼,沒看到白頭翁的身影,趕緊拿相機查探鳥巢內動靜,鳥巢內部已經完整但是沒看到鳥蛋。
發現親鳥以孵蛋的姿態待在鳥巢內,第一顆蛋有可能會在今天的某個時刻出現。

5/26 三顆蛋到齊
早上出門前慣性地瞄了桂花樹一眼,看到白頭窩縮在巢內,深怕被經過的自己發現,沒有刻意停頓盡量不要干擾它的工作。
下午吃過午飯到院子晃晃,難得梅雨天可以有短暫的放晴。很自然地晃到鳥巢旁,發現親鳥不在巢內,趕緊拿相機窺視巢內狀態,很驚喜看到三顆鳥蛋。大約比綠繡眼的大一些,而且有很多斑點,第一次認識白頭翁蛋。
這三顆蛋最快有可能是昨天到齊,推估二個星期也就是大約6/10前後,新生命可能會破殼而出。
稍後發現兩隻親鳥停棲在附近的第四台信號線上,大概是吃完飯後休息一會兒,待會在上工。






5/27 梅雨肆虐一整天
今天被梅雨轟炸一整天,豐原地區一整天雨量破200mm,晚上十點之前一直盤據全台雨量排行榜第一名,之後才被山區的雨量稍稍超過。親鳥一直待在巢內保護蛋。

5/28 
天氣放晴,對於屋內外的生物都是好事。趁著傍晚親鳥放風吃東西之際,觀察鳥巢內動靜,三顆蛋仍安穩地待在巢內。
推估二個星期也就是大約6/10前後,新生命可能會破殼而出。

5/31
早上發現陳醫師家第四台電纜上頭停棲一隻正在啼叫的白頭翁,直覺認為它應該是在孵蛋的那隻,查探鳥巢果然是空的,趕緊拿相機窺視巢內狀況,仍然有三顆蛋。完畢後小心翼翼的收回相機。本來一切順利,看了腳架的高度似乎太矮,趁此機會拉長相機座。沒想到這個舉動驚動停棲在旁邊,但自己沒發現的孵蛋親鳥。它發出很特殊(或很驚恐)的叫聲,並迅速從鳥巢附近竄出,在信號線上頭的那隻跟自已都嚇了好大一跳,整個院子就如同菜市場般的吵雜。原本也是停棲在信號線上的一隻燕子,望向正大聲鳴叫的一對白頭翁,沒跟著瞎起鬨且表情似乎很困惑(自己猜的),很好笑的一幕。片刻後這一對親鳥停止鳴叫並飛往別處。很懊惱剛剛的舉措,不知道會不會讓親鳥放棄鳥巢,若果真如此就真是罪過。稍後再度查探,還好親鳥回到巢內繼續工作。


6/5
桂花樹雖然不大,但從上方觀察僅能隱約看到鳥巢的一偶,顯然親鳥選的處所還算可以,只是剛好在步道旁,容易受往來者驚動。
鳥巢內仍是三顆蛋。





6/6 三隻雛鳥破殼而出
早上到外頭晃一圈進家門,習慣望向鳥巢所在處所的桂花樹,親鳥仍窩在鳥巢內。吹口哨向它打招呼,其實它是嚇得將身軀縮進巢內一動也不動。相機剛好在斜背包內,順手拿起記錄這可愛的模樣。自覺動作已經很輕微,親鳥仍受到驚嚇飛離鳥巢,既然如此趁機查探朝內動靜。昨天中午窺探仍然是蛋的形式,估計這幾天應該會有變化。將小相機鏡頭伸入鳥巢上方,很驚喜有不同的樣貌,只剩下一個蛋,另外兩個雛鳥已經破殼而出,顯然這是昨天中午到今早之間發生的。因為鳥巢上方枝葉很茂密,不方便長期觀察巢內動靜,這大概是最接近破殼的時刻,可能也無法記錄最後一顆蛋破殼的過程,可以這麼接近已經很高興了。才這麼一會兒工夫,巢內乾乾淨淨沒有半點蛋殼的蹤影,應該也不會被丟出巢外,估計應該是親鳥將之吃下肚了。
氣象預報未來這一週梅雨鋒面持續在台灣上空,天氣很不穩定,這對於剛開始鳥生的這幾隻雛鳥是不好的消息,梅雨不利於觀察對於觀察者而言也是不好的消息。


下午六點經過院子,發現親鳥趁雨勢停歇出門吃晚餐,機不可失,趕緊查探狀況,發現三隻都已經破殼而出,進入生命的另一個階段


6/7 第二天
持續下雨真是令人討厭。
還好下午利用雨勢變小親鳥外出尋找餵食雛鳥食物的機會,拍攝一些畫面,也使用FR100路錄製影片,效果不是很好,這是這種天氣這種拍攝環境下,自己所擁有的拍攝設備中最佳的選擇,只要能夠記錄到清晰的畫面即可。

6/8 第三天
持續下雨,親鳥幾乎足不出巢,一方面不方面尋找食物,另一方面避免讓雛鳥弄得溼答答。


6/9第四天
下雨緩和些,對於跟鳥巢有關的人鳥都是好事。


6/10 第五天
親鳥待在巢內的機會減少,可能的原因是需要更多食物,另一方面巢內空間逐漸擁擠。





6/11 剩兩隻雛鳥
整天外出擔任志工,出門前發現親鳥不在巢內,趕緊拿相機取得巢內狀況,感覺怪怪的但是無法看清楚細節。
傍晚回家發現持續架在鳥巢旁的相機沒電,不知啥原因,而且親鳥在巢內無法查看。
隔天檢視早上拍攝的兩張畫面驚覺只剩二隻雛鳥,而且看起來很瘦弱氣色不好。


6/12 剩一隻雛鳥
沒有下雨但也不是很好的天氣,奇怪為何親鳥仍在鳥巢內,照理說整整一個星期了,三隻雛鳥肯定將鳥巢擠滿,怎麼還有容得下親鳥?處理完雜事再次查探,發現親鳥離巢趕緊抄傢伙查探鳥巢狀態,照理說雛鳥這時的任何風吹草動,皆可以讓它們伸長脖子張大嘴巴等食物送上門,為何不見這般景象?觀察巢內景象時,因為相機螢幕太小不是很清楚內部實情,但隱約察覺似乎少掉雛鳥,大吃一驚趕緊取出影像查看,天啊,巢內只剩下一隻毫無生氣的雛鳥。查看昨天一大早出門時拍得的畫面,發現只有兩隻,換言之一天之間親鳥又丟出一隻夭折的雛鳥,僅存的這一隻看起來也不妙,真是被這場最長的梅雨期害慘了。大自然法則,也只能袖手旁觀了,最起碼有人紀錄它們在世間幾天的容顏。
早上看到悲慘下場,也預估最後一隻可能也小命不保。不過發現親鳥仍在鳥巢內蹲點,而且似乎有持續餵食的跡象,親鳥似乎正盡全力保住最後這一隻雛鳥。本來準備打包,這會兒繼續觀察與紀錄。未來幾天雖然仍會下雨,但跟過去的這一週相比情況好多了,而且這對親鳥可以盡全力照顧僅存的骨肉,因此順利長大的機率不是沒有。稍後觀察取得的影像內容,發現這隻倖存的雛鳥精力充沛,而且眼睛可以睜開,只是一週了卻尚未出現白頭翁的羽毛色,成長過於緩慢令人擔憂,持續關注雛鳥發育。

早上取得的影像

下午取得的影像

6/13 全部夭折
六點鐘起床踏進院子趕緊查探鳥巢狀況,發現親鳥不在,趕緊拿相機查探鳥巢狀況,被映入的景象嚇一大跳:空無一物!怎麼會如此!昨天傍晚不是才看到親鳥輪流餵食倖存的最後一個骨肉,而且晚上出門經過時望了一眼,親鳥窩在鳥巢內保護它,怎麼才過一個晚上就變成這般景象!趕緊查看鳥巢下方,嘗試尋找雛鳥的屍骸卻遍尋不著。邊走向後院餵狗邊思考雛鳥的屍體去哪兒了?親鳥吃下肚嗎?無法一口嚥下去。像猛禽將獵物撕裂後下肚嗎?白頭翁沒有利爪與利喙,不好撕裂。況且虎毒不食子,眼見剛剛嚥下最後一口氣的骨肉,悲傷都來不及怎麼會這麼狠心吞下肚。那到底是丟到哪兒?去年觀察到綠繡眼將孵化幾天,認為可能沒有受精的卵直接丟出朝外,三顆卵散佈在鳥巢週邊的地上。白頭翁巢下方不見屍首,親鳥將之拿到比較隱密的地方丟嗎?總之百思不得其解。
把狗餵好回到前院,剛踏上木地板最後一隻雛鳥的身影映入眼簾,在這裡!大自然清道夫已經開始工作,顯然已經斷氣一些時候了,看到這幅景象真的很傷感,雖然並非同類但是歷經將近一個月的觀察,還是有感情與同理心。



之前看到白頭翁雛鳥都是已經開始離巢練習飛的階段,這是第一次完整觀察白頭翁的育雛過程,從孵蛋到成長每一個階段所需時間沒有經驗值。幾次觀察綠繡眼的育雛過程,若作為對比,可以看出這幾隻無法順利成長的白頭翁雛鳥生長緩慢,很明顯是營養不良,最直接的原因是持續下雨,有時甚至達到豪雨程度,親鳥不容易覓食使得雛鳥在快速成長階段無法獲得所需營養。
這個結果,對所有參與整個育雛過程的人鳥都不好受。親鳥辛苦白忙一場;三隻雛鳥無法順利長大為成鳥。因為地點隱密,觀察者不想干擾育雛過程,而且關鍵期間每天持續下雨,因此無法使用正常相機,只得輪流使用兩台鏡頭跟螢幕可以分離的防水運動相機,不知啥原因其中一台後來無法開機,顯然是掛點了。生產該相機的著名公司,已經停止個人用相機的生產,因此也無法維修。這台跟著觀察者五年上山下海紀錄活動實境的小鋼砲,在觀察後期陣亡,這對觀察者來說是很大的損失,還好在廠商出清存貨時多買了一台。
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就是如此,結束不完美結局的生態觀察。

後記
6月14日媒體報導入境檢出Omicron新變種BA.4及BA.5,表示新冠肺炎最新變異株已經兵臨城下。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透過共同研究與分享,聯手對抗病毒對於人類的影響,雖然仍未能與以完全滅絕,但透過持續施打疫苗與藥物治療,已經予以有效控制,這主要歸功於全人類共同努力,特別是資訊分享,任何人即便無法親自研究調查,也都可以從媒體報導得知世界各地研究人員,在專業期刊上所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作為自我保護的參考。
生存於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其生存之道,也知道如何順應天時地利,以因應可能的危險。人類在科學昌明後,透過集體力量抵禦可能對於生命威脅的來源,新冠肺炎即是最近的例子。其他生物是如何共享資訊,如何知道養兒育女傳宗接代之道?親子間世代相傳?生命真是奧妙!
近乎完整觀察白頭翁養育下一代的過程,結局雖然令人遺憾,卻也給予一些想法與啟發。
這三隻雛鳥在最需要食物讓其可以成長的最重要階段,巧遇期間最長的梅雨,讓親鳥陷於保護與覓食的兩難間,導致錯過黃金生長期。
看到最後一隻雛鳥活崩落跳身影的最後時刻,距看到大自然清道夫動手的時間不過短短十幾個小時,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差,真是令人費解!
根據推測這隻雛鳥在尚未斷氣之際就被親鳥拋棄,親鳥如何決定何時放棄,放棄當下有甚麼念頭?從人的角度切入,看似有些殘忍,然從鳥界眼光來看則是合情合理。人類醫學這麼發達,再棘手的疾病都可以治癒,更何況這區區的營養不良導致發育不良,這種芝麻大的小事。然從鳥眼來看則是先天失調,後天肯定不順。已經滿一個星期了,卻連羽毛都尚未開始轉變為白頭翁應有的顏色,更遑論瘦小的身材。再加上過去一週,甚至更早的日子,被高密度與強度的梅雨干擾,往後的日子搞不好也類似。幾經思考之下,即便勉強不計較時間長短讓孩子可以順利離巢,它終其一生可能都是苟延殘喘,既然如此倒不如讓它早點結束生命,對大家都好。
很喜歡看國家地理或動物星球節目,在弱肉強食的非洲草莽世界,幼小或體弱的草食性動物,例如羚羊,被食物鏈頂端的肉食性動物例如獅子撂倒,在一旁的手足甚或雙親也只能遠遠地佇立觀看,不一會兒便默默地掉頭離開日子還是要過。這就是大自然的法則。
這一對辛苦近一個月,最後卻遺憾接受這種結果的親鳥,想必也是這個念頭。有了這次的經驗與教訓,希望下一次育雛可以更順遂。
話說回來這對雙親也該感到欣慰,免費將種植的桂花樹讓其築巢,並且時時關心它們全家的屋主,還將整個過程透過文字與影像完整記錄,也該心滿意足了。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台灣油杉紀錄

 2020年底在豐原區豐村國小操場散步,無意間發現旁邊種了幾株小樹狀似台灣油杉,特意趨前查看果然沒錯。根據前方豎立的看板資料,這是慶山建設於2020年12月贈送給該校的植物,還特別豎立說明牌讓民眾了解珍貴的台灣特有種植物。真巧,自己在它們剛被栽種後沒多久便發現。過沒多久遇到在該校服務的堂弟,並告知在操場邊這幾株油杉的事情,他竟然不知情。





因為它的毬果跟之前看到的油杉顏色不同,這幾株的毬果是翠綠色,有別於之前看過的白灰色。對於油杉認識不多,初次猜測可能是果實尚小才會有不同顏色,等果實大一些可能就會改變顏色。
這幾株植物算是小苗,理當還沒成熟到可以進行生殖生長階段,估計有可能是用扦插方式繁殖,因此具有母株的生長週期。之後每週固定一兩次到該校操場活動過程,都會順便做紀錄,觀察毬果成長過程。除了一開始每次拍完照會將照片備份到電腦,之後偷懶任由這些照片留在相機記憶卡內。沒想到四月底某次出了差錯,竟然讓記憶卡內的影像全部清除,這麼重要的紀錄竟然就這麼消失,真是懊惱不已。
之後便乖乖地將相片備份。沒想到才剛紀錄一次,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提升到三級警戒,學校也關閉大門不開放民眾進入,這下子無法再繼續觀察。疫情趨緩後,學校仍然採取較為嚴格措施。迄今即便進去過數次,興致似乎已經沒那麼高。近來警戒雖未提升,但每天數萬人確診的訊息,也是搞得大家提心吊膽,也不再嘗試進入該校活動。
沒想到前幾天在石岡地區看到同樣顏色果實的油杉。根據屋主張先生告知,這株油杉是他哥哥在二十幾年前購買的,購買時園藝店老闆告知這是紅豆杉,不過後來葉子尾端由尖狀變成圓狀以及果實的模樣才認為可能是油杉。


其實是騎車經過這處民宅,瞥見圍牆內這株油杉,好奇停下來觀察並拍照。附近居民路過時好心告知這是紅豆杉,紅豆杉?是嗎?他告知這是主人跟他講的。自己不認識紅豆杉,老實說對於油杉也是一知半解,雖然心中狐疑但既然是種植者親口說的,也不好意思多說甚麼。好奇地請教是否可以當面就教主人,因而得以跟屋主張先生對話。
日後多來這邊觀察植株的生長過程。事後查詢紅豆杉的資料,果然葉子有些神似,但果實完全不一樣,因此可以斷定不是紅豆杉。
屋主二十多年前購買小苗時,園藝店主人告知是紅豆杉,有兩個可能性。因為葉子很神似,而且植株很小所以有可能搞錯了。也有可能當時油杉不可以買賣,因此假借紅豆杉之名行油杉交易之實。
近兩日經過旱溪旁的油杉種植處,雖然已經拍攝數次,受到石岡毬果有差異的油杉啟發,還是做了一些紀錄以便比對。


也查詢網路資料,看到好多不同的名稱:粗皮油杉、翠玉油杉、翡翠油杉、圓葉油杉、台灣油杉、坪林油杉、大武油杉等,到底誰是誰真的搞不清楚。若以豐村國小有正式立看板為基準,那麼在石岡看到的油杉是台灣油杉。那旱溪旁的油杉也是台灣油杉嗎?台灣油杉原生於北部的坪林地區與南部大武山附近。是否兩者各分佈在某一個區域?
搞不太清楚,就先做紀錄吧!
寫完上述文章出門前往牙科檢查牙齒,經過台灣銀行,發現旁邊似乎種植油杉,很訝異這個發現。但因為正在下雨而且預約時間已經到了,因此未停留觀察。看完診返程再次經過,刻意繞了一圈,確實種了不少棵而且似乎看到紅色的嫩葉,很方便觀察的位置。明天放假日若天氣變好,再過來查看。
A






隔天一早前來查看,經統計後得知總共種植十四棵油杉,上頭完全沒有看到毬果。根據紅色與翠綠色嫩葉的簡單觀察,至少有兩種不同品種的油杉。根據網路上可以找尋到的資料,紅色嫩葉的種類應該是台灣油杉,也就是會結翠綠色毬果的種。又多了一個可以觀察的地方,不過周邊車水馬龍,所在的建築物又是有敏感性的銀行,因此增加觀察的困難度,否則要找適合的時間點,沒有營業日子的清晨或許是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