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兒子閒聊當中,他提到有遊客在大雪山步道被大樹壓死,很訝異聽到這則訊息。查探後得知一對年齡均為63歲的夫妻,6/5中午行經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捎來小雪山步道35.2K接近收費站前,妻被突如其來倒下的卡氏櫧壓到,送醫後不治。這位受害者是以榮譽志工身分免費入園,這表示她起碼擔任過三年的志工才具有這個資格。也喜歡在山林走跳的自己,很遺憾看到這則訊息也給自己一個警惕。
這件意外真的是非常非常巧合,整起事件的禍首是步道20公尺外一株卡氏櫧倒下,傾倒過程中連帶折斷週邊其它樹木的枝幹,其中一株被打落的卡氏櫧恰巧壓在經過的受害者身上。若差個5秒鐘意外可能不會發生,而且收費站就在咫尺之外,旁邊也有其它活動者,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援助,但仍不幸往生。這是機率還是天意?
這讓自己想起13年前(98/6/7)許宗靈老師在司馬庫斯往生的事情。
這位因飛來橫禍失去生命的中年婦女,根據媒體報導內容推估,身體應該不錯也願意擔任志工付出時間服務他人。根據台灣人平均壽命,推估還有大約二十年的壽命可活,結果就在健康養生的休閒度假處所,享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喜悅之際,硬生生地被中斷生命。依據媒體訊息內容,她的先生跟週邊的人將壓在其身上的樹幹搬開時,發現她已經沒有心跳,我想這件事情衝擊最大的莫過於走在其前面逃過一劫的先生,終其一生他都將生活在這個陰影之下。
罹難者應該很少想到後事,他先生處理完身後事,整理她的遺物過程將又是一個煎熬的歷程,尤其是看到跟遇難地點相關的影像資料之際。
這更彰顯自己因為苦難而著手整理自己資料的歷程,真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陣子自己平常在一樓工作的過程,受到也在此區域活動的媽媽與看護干擾,因而窩進十年未曾使用過的書房,即便在四年前常態使用的兒子搬到新竹生活之後亦然。再次回到書房才驚覺竟然忘了有一個這麼棒的空間。近日在此工作會趁休息之際,順手整理到處擺放的資料。雖然剛搬進來時曾經整理過一次,但兒子接手後就未曾整理,這次整理挖出不少勾起陳年往事的物品與文件,導致整理好一陣子了還未完成。從另一個角度想,這也是未雨綢繆把在世的物品歸類整理的過程。假設這位遇害的婦人也有這麼一個擺放生平物品的空間,這個整理工作將落入在世親人的身上。除非是聘請所謂遺物整理師幫忙整理,否則整理過程會是悲傷多於快樂的過程。
想到此,更需要珍惜活著的每一刻,也要體認無常隨時都會到來。
一週前靜思過程,想到生命的無常,書寫下面這段體認:
「熱愛但不眷戀生命,前後句看似矛盾其實不然。熱愛生命是一種態度,可呼吸有知覺有想法可以自由行動,盡情享受生命帶來的喜悅。不眷戀生命也是一種態度豁達的態度,生命終究有終點,絕大多數情況都不是自己意志決定的,那一刻到來非欣然但坦然接受。要達到這個境界的前提是充分準備(well prepared),無後顧之憂!但多少人可以達成此境界,尤其是功成名就輝煌騰達者。即便是寫下這段話者,也不敢誇口達此境界,但時刻努力達成這個境界。」
參考資料
趙麗妍。夫妻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步道健走 妻突遭倒木壓死。中央社。6/6/2022。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206060338.asp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