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第二人生的目標是筆耕,寫作逐漸成為生活的重心,有時候會思考給甚麼人看?為什麼要寫?要以紙本方式記錄或只是放在網路上?要用來獲取名利嗎?但一直找不出讓自己滿意的論述。
突然靈機一動,想到寫作是給未來的自己看的!這麼一來如同打通任督二脈般,甚麼都清晰了!目的是讓未來的自己可以重溫文字落筆當下的生活或意識;或萬一哪天失智了,可以藉此知道過去的事情也了解生命沒有白過。既然如此,就不一定非得以紙本方式記錄不可,當然更不想以此謀取名利。有機會閱讀滾石給未來自己看的紀錄,滾石也樂於與他生命中的有緣人分享。
這兩天Kobo電子書推薦一本書名為「備份人生:歡迎回來!您的意識已下載」[1],描述人的意識可以備份到一個再生中心,日後有需要時可以重新下載備份的意識。若取回的備份檔案是放在另一個軀體,那便可以達到永生的目的。滾石尚未閱讀內容,但光是書名就給他很大的啟發。就當今的現實環境而言,Google, Apple, Facebook等可以算是某種形式的再生中心。任何使用上述科技巨擘服務的人,均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意識備份到他們的雲端儲存內。例如到餐廳吃飯,在FB打卡並寫上很高興很好吃等文字。雖然打卡者可能只是想跟臉書好友分享,但也同時備份到臉書的儲存區內,只要臉書不要倒閉或打卡者佈刪除該打卡資料,那就會永遠存在。
這跟滾石意識到寫作的目的有異曲同工之效,滾石將意識紀錄給未來的自己閱讀。若滾石若干年後閱讀這些文字前,已經忘記這些內容,看了這些文字紀錄勾起往日的意識(或回憶),那就是某種形式的下載。
也是這兩天,無意間將過去近二十年所拍攝,容量大約2T的數位相片刪除,簡直快嚇呆了,緊急從自己建立的私人雲端(NAS)下載到電腦硬碟中。若數位影像可以喚起過去的意識,那某方面來說自己也正在下載意識。
這類型的情節也出現在電影節情,例如攔截記憶碼(Total Recall)[2]與記憶裂痕(Paycheck)[3]兩部電影,探討類似情節。
有線電視很多影片,一段時間會重複播出。某些影片還真是百看不厭,除了溫故知新外有時還會引發很有意思的聯想。
這麼湊巧今天早上,因為需要照顧生病家人無法到外頭活動,打開電視剛好看到已經重播N次的變人(Bicentennial Man)電影[4],這是由滾石喜歡的已故演員羅賓·威廉斯主演,內容非常棒的科幻劇情片,描述於2005年被啟動的居家服務型機器人安德魯,在過幾個小時就屆滿二百歲之際,在法庭宣讀他正式成為人類且為有史以來壽命最長者之前,停止生命運作機能。而讓他起心動念並付諸實行以脫離長生不老機器,轉變僅能存活有限時間的生命形式的最大動力,是法庭剛宣布為他合法妻子的波夏,她也在幾分鐘後,在另一個有人性的服務型機器人協助下,追隨她的愛人而去。
看完這部電影,讓滾石聯想到另一部鐘點戰(In Time)電影[5],影片中高齡105歲看似年輕的富豪亨利,活膩了太順遂又長生不老的人生,因此將手頭剩餘的116年歲月送給富豪Henry Hamilton,僅留下5分鐘,好執行他喜歡的生命結束過程。
這兩部電影探討生命長短與意義之間的關係,大多數人都希望長生不老,但真的可以長生不老時或許不是原先想的那麼一回事。
某些科幻小說或電影,探索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渴望,以及如何透過科技來實現,然而真正可以長生不老時,反而會覺得周而復始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很無趣。或看到深愛的人一個個老去,反而不想要長生不老了。滾石最近領悟出「熱愛但不眷戀生命」的道理,熱愛生命所以盡情享受生命中的分分秒秒,但也體認到生命無常終究有結束,不管生命終點何時到來,因為已經盡情享受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所以不會有所眷戀。
參考資料
- 備份人生:歡迎回來!您的意識已下載(Constance)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7878
- [攔截記憶碼]首支中文版(HD)預告(8/3上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3xxhJPoL4
- Paycheck (film)。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ycheck_(film)
- 變人Bicentennial Man (film)。https://en.wikipedia.org/wiki/Bicentennial_Man_(film)
- 鐘點戰In Time。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_Ti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