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查閱水庫即時水位資訊,發現石岡壩水位僅剩百分之三十幾,這表示水壩中的高灘地會冒出水面,可以觀察到更多來此過冬的候鳥。早上天氣似乎不錯,是一個可以拍照的好日子,加上昨天晚上查到的資料,決定早上前往石岡壩觀察。
出門還是晚了些稍微壓縮觀察時間,經過埤頭橋,看到陽光被厚厚雲層遮住光線不佳,而且水壩閘門似乎仍有水排出,表示有相當水位,很擔心今天水位高加上光線不好,因而白跑一趟。
第一站前往右岸釣魚平台,入口處果園大門開啟,表示果農在裏頭,本想進去詢問是否可以借2道觀察鳥群,覺得有些唐突因而作罷。抵達釣魚平台前,果然光線不佳無法拍到有情調的畫面。水位確實有降低,但平台下方仍有水,今天決定上平台觀察。踏上竹子與樹幹搭設的簡易橋梁前,先試試它的穩固性,確認可以支撐後,採爬行姿勢小心翼翼的上到平台,確實有比較好的視野,但仍然有侷限。觀察到不少鸕鶿,不過似乎比較靠近長庚橋,真是奇怪之前在長庚橋上觀察,鸕鶿都是停棲在現在的釣魚平台附近,今天到這裡,它們反而跑到橋邊,專門跟自己做對嗎? 在這裡欣賞朝陽倒映在水面的精彩畫面,邊拍拍風景。確實是不錯的休憩地點,隱密又不會被他人干擾,爾後有機會可以常過來。
一樣採取相同的姿勢小心翼翼地回到小徑上,此時雲層逐漸消散,陽光也露臉,可以拍到一些畫面。
抵達長庚橋知道為何鸕鶿會停棲在此,水位降低露出的灘地靠近這個區域,所以它們才會在此跟自己無關。拍了一些畫面後,發現長庚橋上方也停棲一群候鳥,逆光狀態下看不清種類,過去瞧瞧便知道。
前往岸邊的果園內的茂谷柑,被塗抹白白的碳酸鈣,搭配熟成的橙色感覺很亮麗,先拍一些畫面才前往岸邊。
停棲在此的這一群是白鷺,距離太遠無法清楚分辨,但確定是白鷺,摻雜一兩隻蒼鷺。鸕鶿跟白鷺不會混雜,都是各自成群,屬於獨行俠的蒼鷺則會混在白鷺或鸕鶿群中,甚為好玩。蒼鷺塊頭最大,不論哪種類群,它都是鶴立雞群,其他族群不敢驅趕它。而它也很識相猛虎難抵猴群,不敢跟它們打群架,所以相安無事。
接著回到長庚橋下方的左岸,鸕鶿正群聚在灘地旁休息曬太陽,雖然沒有帶腳架,但水庫旁堤防高度剛好,因此可以採錄影方式記錄鸕鶿活動的動態影像。邊拍攝邊吃早餐。今天距離可以,光線可以,位置可以,群體夠大,可惜雞絲頭不佳,仍希望可以取得差強人意的畫面。
拍攝過程中,少數幾隻舉尾蟻在相機週邊徘徊,因為舉尾蟻咬人會分泌蟻酸,造成被咬處疼痛,將之撥開因而弄傷一兩隻。
不久發現一隻舉尾蟻,舉起一隻受傷的舉尾蟻,似乎是往蟻巢方向前進,很好奇這種舉止,是將受傷的蟻搬回巢穴療傷嗎? 受傷的蟻是被自己弄傷的嗎?一堆問號,因觀察鸕鶿比較好玩,因此沒繼續追蹤。
把早餐吃完,已經過了二個小時,只好依依不捨地收拾裝備,慢慢騎車離開。不久發現一隻孤單停棲在露出水面的枯枝幹上頭的鸕鶿,又是一堆問號。為何孤零零地停棲在此,是個性喜好孤獨嗎? 還是被群體排擠放逐嗎?突然間發現它排泄腔射出一股水柱,剛好按下快門,拍下這奇特的景象。
不能再流連了,趕緊馬不停蹄地騎車回家,結束今天的冬候鳥觀賞活動,今天的主角是鸕鶿,其餘暫且擺一邊,希望今年有機會看到大陸唐秋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