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天大清早忙著神界的事,昨天冬至今天臘月初一,昨早忙到沒有出門活動,幸好下午偷一些時間。今早則是比較晚出門,掛念豪傑山莊的銀杏葉不知是否變色,因此前往附近活動。上週查探尚未轉身,轉而走一趟收穫滿行曩的泉州巷。今天仍然保持綠色身影,轉而前往情人谷,沒想到卻來一趟探險之旅。
原本打算將鐵馬擺在情人谷園區入口處,步行前往烏牛欄溪最上游。然時間將近八點,怕擔心耽擱回家時間,因此仍騎車前往。騎沒多遠,見到一隻白腰鵲鴝停在路中央,正在品嘗一條肥美的蚯蚓,趕緊停車拍下這個畫面。它吃下一小段後似乎察覺自己的身影,因而暫時放下佳餚飛離。它稍後肯定會再回來,因此找個隱密位置守株待兔,不久果然看它逐漸逼近,然經過的車輛干擾,放棄觀察繼續往前。
抵達產業道路終點,以往都是在此休息吃早餐,與觀察附近生態。產業道路終點有兩條可能繼續往前的路徑。第一是經由橫跨溪面的攔砂壩到對面有簡易鐵柵門的私人園區。這個柵門只防君子,之前與園主照過面也進去參觀過,因此跨進去即便遇到主人也無妨。其次是直接往前穿過以更簡單繩子圍住入口的果園。來此多次從未穿越該條繩子。查看果園內柑橘幾乎已經採收完畢,進入果園比較不會被認為想偷摘水果。一時興起,揹著包包鎖好車子,決定前往探險。
進入沒多遠,見到一條通往不是果園而是未開墾區域的小徑,它當然是首選。走上一段小斜坡見到一處地勢平坦但荒廢的開墾地,仍依稀可見路徑,因而繼續往前走。寒冬季節探查荒地的好處是比較少機會遇到毒蜂毒蛇,踩踏於荒草地比較踏實。不久來到一條山溝旁,觀察它的走勢,應該是大約由新社水井處,一路往下到烏牛欄溪源頭止的山溝。這種山溝只有下雨才會有水,雨勢夠大可能會有土石流。往上游方向望去的景象有無限的吸引力,低頭看手錶8點半,很尷尬的時間,而且穿著包頭涼鞋,裝備也不齊全,思考是否改天再來探險。人都已經在此,好奇心早已被撩起,怎麼可能掉頭離去!
好吧,給一個目標,20分鐘的時間探險,8:40前若未到無路可走處便掉頭。這條山溝不是從最高處直下,而是有好幾個轉彎。每次看到前方的轉彎處,總告訴自己到了轉彎處看到上頭景象便回頭。但每次過了彎處總是繼續往前,過了設定的折返時間也不管。山溝越往上越狹窄,溪床也由下游的全是石頭構成,逐漸參雜泥土,越往上游泥土成分愈多,顯然是下雨時從上頭沖刷下的,水勢停歇後暫停移動,等待下一次的水流將之繼續往下帶。經過20分鐘終於抵達山溝的最源頭,環顧周圍都是陡峭的地形,不過似乎有機會經由一處植被茂盛地勢平緩的區域抵達頂端。裝備確實不足,時間也不夠,依據自己給的時間,此時應該已經回到停車處。所以就此打住,下次找個時間再早一點過來探險。
回程開啟軌跡紀錄器,以了解上方的確切位置。也沿途記錄景象。花了大約十來分鐘抵達切入山溝的起點,此處並非與烏牛欄溪的交會處,該位置再更下方,為了探究確切位置,繼續沿山溝往下游走。接近匯入點前,一些枯樹與枯枝橫亙在前方,需要費些勁才能通過,一樣留待下次一併完成。
軌跡紀錄器所顯示的距離大約600公尺,落差大約100公尺。山溝沿途兩旁都是荒煙蔓草的景象,相形之下山溝好走多了,不過雨季有水或是濕滑狀況又另當別論。沿途留意山溝是否有其他足跡,看來並沒有,只有一處有水的濕滑處,不知是啥東西造成滑過的痕跡,不過並不是人的腳印,頂多是人拿棍子滑過的痕跡。整條山溝沿途完全沒有人為造成的跡象,所以完全是大自然造就的模樣。
今天走了這趟路,彷彿是先民抵達台灣,尋找適合落腳處的軌跡模樣,有一種很奇特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