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說書風潮

最近興起一股說書風潮,多媒體呈現精簡過的內容,讓人可以在短短1,20分鐘內獲得書中精隨,是一個吸收知識不錯的方法。

一本書起碼2百頁,字數則是介於7~10萬字之間的著作,核心觀念不多,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圍繞這個核心做論述。這個風潮出現的可能原因為:

  1.  平面印刷文字比較沒有吸引力。
  2. 數位工具造成知識與文字破碎化趨勢。
  3. 現代人比較不容易靜下心來長時間閱讀。
  4. 速食文化也進入文化圈。
  5. 著作汗牛充棟,人們可用於讀書的時間變少。

自己也曾被YT上說書頻道內容吸引,但沒有入迷,別人的摘錄的重點可能走味,若真要瞭解還是看原文。

商周出版社也順勢推出類似服務,一年費用158*12=1896元,大約是紙本6~8本書的錢。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網站

剛好kobo推薦一本名為《讀報人》的翻譯小說,內容描述美國19世紀末,西部地區提供一種收費念報紙的服務。《讀報人》書籍簡介談到是取自真實故事,顯見當時確實有這種服務。查詢紐約時報於1851年創立時售價為1便士,就是一美分,或0.1角。當時美國東部跟西部差異頗大,且訊息不如今天這麼容易取得,偶爾付個1角美金,聽聽別人說報紙的故事也不錯。

兩則訊息在1小時內先後出現在眼前還真是有趣。

獲得茅盾文學獎與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的中國著名小說家劉震雲,他的長篇小說《故鄉麵和花朵》字數高達2百多萬字,真是多到嚇人。他在CCTV製作的紀錄片中談到關於這部作品的有趣內容。他的朋友說這本小說只有兩個半人看過,一個是劉震雲,一個是編輯,還有一個傻子看一半。他談到中國高校探討《故鄉麵和花朵》的博士論文特別多,學生說導師肯定沒有耐心把小說看完,對論文內容就比較不會挑毛病,說的真是有道理。

一位評論員說劉震雲的故鄉是在話裡,是在說話裡,河南話叫「噴空」,意思是聊的很投機的天。言下之意劉震雲關於故鄉的小說作品,仿佛就像跟讀者聊很投機的噴空般,文思泉湧話語源源不斷噴出。

劉震雲自己也說,若一個人一天要講3百句話,有用的話不超過5句。這5句他不寫,而是寫其他的295句。他面帶神秘微笑地說出,語言的洪流是怎麼淹沒人、群體、生活。

或許這位噴空大師的說詞,可以給說書行業興起一點詮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