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科學園區內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自三年前開館即加入志工行列,隔周六前來值勤一天。
家住在台中鐵路高架最北端的行政區,每次執勤皆騎uBike採二段式到探索館值勤,中途點為神岡圳前仁愛公園。二段式有兩個優點:(1)將近20公里路程,可在此稍微休息,(2)半小時內可抵達,貪點小便宜。
探索館附近有兩個uBike場站:巨大集團總部與中科管理局。前者是最便利的位置,停好車走兩步路便可入館,卻選擇距離幾百公尺遠的後者,最重要的原因是後者週邊比較有看頭。
中科植被豐富,而且種植很多蜜源與提供生物食物來源的作物,讓眾多生物得以在此棲息。
將近40年前退伍後,便進入設立於竹科的廠家服務。工程背景對於生態與植物沒有丁點概念,沒特別留意園區內的種種。
雖住在中部地區,因距離與活動區域的緣故,甚少前來中科園區周邊,頂多僅偶而到都會公園。初次來探索館值勤,即發現此園區週邊綠化與生態甚為豐富。
為理解中科園區所種植的植物,無意間取得中科管理局出版的《中科13年園區綠美化手札》,因而認識園區內種植的植物與生態。
別的不談,光uBike場站旁就是一個熱區,焦點之一是場站旁提供人類與鳥類助益的一株楊梅。楊梅是雌雄異株的常綠喬木,適合作為庭園樹與行道樹。鮮紅色成熟果令人垂涎欲滴,酸甜的味道是夏季應時鮮果,也可以製作成果醬、蜜餞、或釀酒。
雖然只是小喬木,但炎炎夏日仍提供相當的遮陰效果,讓租借uBike的民眾免受把手或坐墊燙手之苦。也提供鳥類棲息與覓食的空間,特別是楊梅果成熟的季節。
諧音有特別意涵的5月20日週六恰巧也是值勤日,騎車到此,剛下車準備歸還,突然一群鳥飛離場站周邊。但一隻白頭翁竟然在旁流連不願離去,很特別!鳥類看到人類靠近通常遠遠地便飛離,除非有更大的誘因。
沒過多久它衡量風險後,跳到地面開始吃起地上的楊梅落果,這些鮮紅色的誘惑果然高於可能的生命威脅。
太有趣了,趕緊拿出相機記錄這有趣的過程。此刻它應該認為太棒了,沒有任何的競爭者搶食物,把一旁拿著一個可能是威脅來源的巨大身影當空氣,全神貫注地大啖地上的落果。
它實在吃的太入神了,完全忘卻時間與威脅,手上的相機拿太久也讓自己有點吃不消。很恰巧地正打算縮手之際,它大概也吃夠而飛離。
樹上掛滿鮮紅的熟果,地下也是滿地的落果,旁邊肯定有一群傢伙正虎視眈眈地在一旁守候,需要消失一會兒它們才會再度現身。
因此繞了管理局建物一圈,順便吃帶來的早餐。停車場入口旁斜坡的金針花海正盛開,幾位不知是要讓金針花襯托她們,還是要襯托花的幾位姑娘正流連於花叢間。台中都會區民眾真是福氣,不須翻山越嶺到東部,或到山區便可欣賞此等盛況。
回到楊梅樹附近,果然如預期般看到鳥兒身影穿梭在樹叢間,除了剛剛的白頭翁外,加入了五色鳥與紅嘴黑鵯,正在享受豐盛的早餐。
查詢去年的紀錄, 去年此時的兩週前5月7日,也看到台灣八哥品嘗楊梅果的畫面。曾經在北部見過台灣八哥,中部地區首次是在這個園區內發現,而且似乎有穩定的族群。在外來白尾八哥與家八哥盤據各角落之際,可在此頻繁見到一群台灣原生種,也是另外一個收穫。
接近值勤時間,心滿意足地離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