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春筍,這個季節開始可以品嘗爽口的竹筍。
街頭逐漸出現販售桂竹筍的小販,這是很台式的季節性佳餚。
上週徒步於豐原公老坪山區產業道路,見到一位騎機車的中年婦女,正奮力採收路旁的桂竹筍,不知她是否為地主?
這個時候在山區活動處處可見類似的場景,只是大多只見筍子殘枝。
前幾年大約這個時候走鳶嘴西稜,經過大片孟宗竹林,見到簡直是全民運動的掘筍人潮,每一群人總是一個鼓鼓的大布袋。
這些畫面見怪不怪,而且竹子是需要疏伐作業,採收筍子是另類沒有規劃的疏伐,而且也不是甚麼貴重林木,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早上騎車從石岡經頭坪上崑山繞一圈,見到路旁的桂竹筍模樣,引發生物間食物鏈的想法。
非洲草原每天上演弱肉強食場景,獅子、獵豹、花豹等肉食性動物,搜尋獵物是以容易下手為原則,這通常是老弱或傷殘,特別是弱小者,最容易受到獵殺。弱小動物一但成年,被獵殺的機率便大大降低。
桂竹筍似乎也是如此。
竹筍生長非常快速,幾天不見可以從冒出土長成幾公尺高,特別是雨水豐沛時期。
最容易被折下的竹筍,大約是冒出頭的前幾天,只要能挺過這段期間,就不會遭天敵下手。
另一方面位置也很重要,靠近路邊的竹筍最容易遭殃,而藏身在密竹林中的筍子通常可以安然度過。
動物間好像也是如此。
有一種即便長在路旁也不會遭殃的竹筍是很瘦小者,即便折下也塞不了牙縫。
話說回來,非洲大草原眾多肉食性動物每天上演弱肉強食,卻沒造成任何草食性動物滅絕危機,反而可以協助獵物族群更強壯。
採竹筍似乎有這個味道。年年被採收的桂竹林或任何竹林,未見有消失的危機。而且多少可以協助抑制到處攻城掠地的竹林。
真是很有意思的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