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長斑擬燈蛾

沿著豐原東陽路轉山壽巷再轉清谷巷,直到路的盡頭,有三個選項繼續行程。
徒步進入他人果園,跳過矮柵欄進入他人莊園,或溯溪往烏牛欄溪支流源頭,唯一答案想都不用想。
溯溪抵達看似繼續往前會有潛在危險的區域前,秤秤自身打扮與裝備,來日方長不要輕易測試大自然的底線。
從家裡出發一路迄今,相機尚未開張。
河床上一隻似乎是受傷的長斑擬燈蛾,有別於常見的飛行方式,奮力地爬上石頭。無魚蝦也好,幫它留影也幫相機開張。
回到距單車幾步路前,眼前出現兩隻黏在一起的身影,剛剛在地上爬行者的同類,正邊飛邊交尾,是闖入它們原先交尾處,迫使它們另尋戰場嗎?
眼睛隨著它飛舞的身子移動,跟著停在新戰場的甜根子草葉子。
習慣躲在葉背的蛾類,做愛愛的事情,當然更是該隱密些。以最細微的動作尋找拍攝位置,不論如何移動,很難找到適合的拍攝角度,只好盡可能地取得畫面。


當目前環境無法取得更好的畫面時,試著緩慢移動身子逐漸逼近。
這幾天氣溫雖然高的嚇人,但風力也頗為強勁,感覺不會那麼燜熱,特別是晨間的徐徐涼風,更令人心曠神怡。
這一對戀蛾停棲的葉子當然也隨風搖曳,而且幅度頗大,有幾次彷彿要吹落這對戀蛾般,然它們仍不為所動,繼續完成該做的事情。
那是否表示可以模擬風力,移動葉子喬出方便拍攝的姿勢?
它們應該已經察覺自己的存在,可能認為不是天敵,且這個緊要關頭又不方便移動,就見機行事聽天由命了。
測試小動作移動,沒有驚擾它們,繼續加大力道也嘗試翻轉葉子,它們依然不動如山,配合度高到難以置信的程度。既然如此那就不客氣地喬位置取鏡頭。
不過一手轉動葉子,一手拿相機,不方便也無法很穩地操作相機,只能以量取勝,希望有一些可用的影像。
不確定蛾類交尾的時間,也不知道撞見時它們已經進行多久了,自覺大概夠了也無法取得更好的畫面,就不再打擾它們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