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退休二三事

遇到附近鄰居,閒聊之餘得知他也從職場退休,優渥的退休金,無憂無慮過退休生活。
他卻選擇與原先職業無關,且需要與人互動的仲介業。得知同為退休人士,卻有不同的安排,給了自己一些想法。
根據對他的認識,除非有特別理由,他會繼續就業應該跟收入沒有太大關係,或許想一方面打發時間,一方面保持跟人互動吧!
自己目前兩個無給的志工,都屬於文教單位。投入時間不多,一個是隔週四小時,另一個是每週三小時。前者需要與入館者互動,後者只需把分配工作處理好即可。
兩種方式都喜歡,但更喜歡後者。近期對前者的互動模式有些倦怠,加上距離遙遠,打算到年底為止。
鄰居的退休安排方式,提供一個參考模式,或許可以思考不計較收入,有興趣且適當與人互動的兼職工作。雖然目前有顧問工作,但那是專業領域,退休生活希望多嘗試不同面向。
稍後在山區騎車,巧遇一位來此健行的大哥。第一次碰面,他發現猴子在偷吃香蕉,就這個話題聊了幾句。然後自己繼續緩步踩踏板上陡坡。在類似鞍部的最高點休息,欣賞週邊景色,即將成熟筆柿,以及兩株個頭不高卻結滿果的榔榆。
不久再度與這位大哥碰頭。
閒聊之餘,得知他年長自己幾歲,也退休數年。他退休前服務的行業,正是目前提供諮詢的產業,因此聊了不少相關內容。
沒刻意聊退休後安排,但言談間可得知,他也是喜歡山林活動者,或許就此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退休人數節節升高。
以平均餘命為基準,退休後大約占人生四分之一時間,每個人對退休生活有不同的安排,至目前為止尚覺得滿意。
比較大的期許是每年有作品產出,不是為了收入,而是將人生的歷程化成文字,作為曾經在這空間出現過的紀錄,也跟親友分享。
最近剛得知物類相感誌這一詞,自己的歷程記錄大概就是這個味道。

藏富於民式退休
某一次跟媽媽閒聊間,她提到尚有幾十萬存款,足以辦理身後事,因此就不要收奠儀。
雖然是很傷感的事情,但這是人生必須要走的路,敞開心胸討論,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兄弟姊妹雖非大富大貴,但也過著無虞生活,共同分攤媽媽平常生活所需費用,每月也會給零用金。
她雖沒有退休金,也沒太多存款,卻可過著衣食無虞的老年生活,原因無它,幾位子女就是她的退休金帳戶。
早上在山區騎車,兒子來電,一大早來電話,心頭有些忐忑不安。
沒事,只是上班途中,跟老爸閒聊幾句。也或許是昨天很意外觀察鸕鶿成群從大甲溪出海口到來,準備到過冬地點石岡壩。將拍攝的影片剪輯並丟到YT,他想跟自己聊聊這件事。
閒聊間,他詢問手頭是否寬裕,提醒趕快安排時間到醫院做低劑量胸部斷層掃描檢查,他會將檢查費用匯到帳戶。
退休後只有微薄退休金,些許顧問費,些許投資收益。離所謂退休財富自主簡直是十萬八千里,卻一點也不擔心。一方面是沒甚麼特別開銷,也有相當的醫療保險。其次是優秀又孝順的兒子,可作為自己的後盾。
這兩件事情,想到藏富於民這個觀念。
勤政愛民的國家,百姓安居樂業,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各自在工作崗位,辛勤工作貢獻所長,獲取應得的財富。
這種情境中,國家不一定有錢,但稅收足以因應國家機器正常運作所需,百姓也可過富足且有積蓄的生活。
一旦國家有難,譬如發生天災地變,國家財政或許不足應付,但民間發起募捐運動,卻可提供莫大的幫助。
這就是藏富於民的意涵。
辛勤工作得到生活所需報酬,也累積退休所需的生活費。順利達到退休年齡,也可以支領退休金,過退休生活。這是顯性的退休金。人生這個期間,也同時累積隱性退休金:孝親費。
孝親來自於晚輩,費盡心力教導為人處世道理,並拉拔他們長大成人,順利成家立業,為社會國家貢獻心力,也獲取應得的報償。行有餘力,盡孝道奉養父母。為人父母辛勤養育子女,就是一種藏富於民,或藏退休金於晚輩。
藏富於民式退休金還有另一個來源:遺產。這非個人努力結果,也非每個人有這個福分,在此不探究。
退休人聊退休事,享受暮年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