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少談與多談

古代文人雅士過「晴耕雨讀」生活。自己平日大清早依循「晴動雨讀」原則,天晴日通常到外頭待個把小時,從事複合式活動:健行、騎車、跟生態界友人交流等。雨天則待在室內,閱讀、沉思與寫作。
前幾天媒體與氣象單位,不停地呼籲留意本週將出現類梅雨天氣,且持續一整週時間。前兩天沒特別感覺,半夜被陣陣雷雨驚醒,預報終於成真。
YT推薦影片清單出現一部《曾仕強:與人交往時,盡量少談自己這四件事,說的越少,禍患越小。》,對這個題目有興趣,但不想看別人怎麼說,倒是想自己琢磨琢磨。
活了一大把年紀,介於孔子所言「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時理當已逐漸耳順,正往從心所欲不逾矩推進,白話說就是不隨波逐流做自己。
與人交談盡量不要談那些事,可以舉出不少內容,至少有下列方針:
自己得意的事,稱心如意的事自己得意就好,不要出現在閒聊話題。輕則讓聽者感覺不舒服,若聽者正處於不如意當下,可能會讓其自慚形穢。例如兒女高分錄取明星科系,聽者的兒女則未錄取任何學校。嚴重者可能讓人覬覦,甚至引來殺身之禍。例如炫耀自己剛獲得彩券第一特獎。
自己失意的事,失意的事情放在心裡就好,有一句話說,當你笑的時候全世界跟著你笑,當你哭的時候只有你哭。遇到困難盡最大努力解決,真沒辦法找有能力者幫忙。而非在閒談間當作話題。甚至可能被引為其他談話的話題,且被當成笑柄。
別人八卦的事,先賢告誡,靜坐常私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沒有人喜歡他人談論自己的是非,要談也要由自己口中說出,不需要他人代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每個人都希望如此,那首先要做到不論人非。
沒有根據的事,訊息滿天飛的時代,不少是無中生有的事,有些只是好玩而捏造的內容,有些可能會造成實質傷害。資訊時代之前,訊息傳遞管道與速度有其侷限,很多時後未造成顯著影響前便被揭穿而中斷。資訊時代,任何訊息彈指之間傳遞到任何角落,所產生的影響如影隨形,恐釀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人不能離群索居,自己雖然過深居簡出半隱士生活,仍會與人交談交流。有機會與人交談,要多談那些事呢?
有利他人的事,站在對方角度談有利於他人的事情。交談者最近迷於某些不良嗜好,例如酗酒或賭博,從客觀與對方立場,談可能造成的禍害,讓對方聽的進去並可能做改變。他人正準備轉換職場跑道,提供有利於他的相關知識與資訊等。
有建設性的事,生命短暫,每跟他人談一句話,生命就消失一點點。寶貴的時間得以與人交談,內容當然要有建設性,不要言不及義。例如梅雨季節即將到來,大地震剛過有感餘震不斷,提醒他人與自己出門行事格外小心,彼此交換好的策略與作法,就是有建設性的事。
參考價值的事,談及有價值但對方可能不知道的事。少子化成為國安危機的當今,政府推出各項鼓勵生育措施,例如0-6歲國家養,或許有些人不知道,讓這些訊息經由交談廣為人知,讓年輕人更有結婚生子意願,就是有參考價值的事情。
砥礪切磋的事,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孔子:友直友諒友多聞,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要時時檢討反省自己的行事為人是否合乎禮儀規範,有時候需要別人提醒與互相砥礪,與人言談場合,便是很合宜的時機。
早上改「外動」為「內讀」,上述內容為小小的心得。不知關於「不要談的事」的看法,跟上傳該部影片的大師差異多大?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山友

知道「山友」這兩個字的人,對於它所代表的意涵,不會有不同的解釋,一同爬山的朋友,簡稱山友。個人也是認同這個意涵,但這幾年卻認為有另一層涵義,被人們稱呼為山的朋友,簡稱山友,換言之它是朋友,這位朋友是一座山。
早上搭火車北上,探訪一位幾年未見的老友。
大約十年前,無意間在路旁見到它的名號,名字中有三角兩個字。人的名號通常都是父母給的,這位友人的名字也是人給的。不清楚給這個名號的人,在甚麼想法下給了這個名號。
往返北部通勤上班期間,偶爾會在靠近它的火車站下車,跟它交流個把小時後,再繼續搭車北上。
出火車站後,有兩條路線可以拜訪它,每次都是隨興地選擇其中一條。它也有一些遠近的鄰居,偶爾拜訪它之後,若還有時間,會順道拜訪離它較近的鄰居。有一座頗為壯觀,從高速公路就可以看到的寺廟,蓋在這位鄰居的地盤,更精準說蓋在它身上。不論是施工期間在它身上開腸破肚也好,蓋好後人們在它身上來來去去也罷,它從來不吭一聲。這位鄰居另一邊也有一位鄰居。每次拜訪老友時,都盤算是否找機會探望更遠的鄰居,每每都因距離太遠,無法成行。想著想著,有一天終於如願成行,這位遠方的鄰居旁邊有一處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大約這個時候開始,持續一個月期間,因為週邊的植物開著被稱為五月雪的漂亮白花,總會吸引不少人來此。
遠處的鄰居,靠近另一座火車站,因此就不再回到下車的車站,轉而由這個較靠近的車站上車,繼續前往工作地點。
看了十年前跟它初見面時所拍的照片,才不過十年光景,它的容顏沒甚麼變化,自己確有顯著的改變,真是令自己不勝唏噓,還好這陣子心境開始轉變,跟老友碰碰面,心情感覺更好。
今天探訪老友去返採不同路線,幾年不見還是老樣子,真是替它高興。這位老友比自家住家周邊的同類友人幸運多了,人們沒有種植可以掙錢的作物,也就不會有到處破壞,三不五時噴灑農藥,或施放會蚊蠅滿天飛的所謂有機肥。讓這位老友可以保持原始風貌,返程接近尾聲處,非常驚喜地撞見一隻漂亮的藍腹鷴,在住家附近是不可能出現的。
很可惜天公不做美,幾年不見,本想跟它好好敘敘舊,無奈陣陣雷聲催促趕緊離開,否則會變成落湯雞。果然剛跟它道別開始下雨,快步回到火車站,變成傾盆大雨,還好沒變成落湯雞。
人生旅程可以有這類友人相伴,真是太知足了。
不論自己心情如何,它總是無私無言地接納自己,高興時它靜靜地伴著,悲傷時它也靜靜地伴著。這幾年為人處事,總以它的角度思考,讓人生路途可以更順暢。
它是「山」!它的全名是「三角山」,鄰居是「雙峰山」,更遠的鄰居是「員屯山」。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錯把黑冠麻鷺當鴞

春天萬物甦醒,生物除了享受春天帶來的蓬勃生機,以及豐富食物外,也忙著傳宗接代的事情。這過程中最鮮明的意象是鳥鳴,特別是求偶的鳥鳴聲。號稱中國四大鳴禽的白腰鵲鴝,是人們活動頻繁的郊區最常聽到的聲音,其他的鳥類則低調些。大部分鳥類求偶時機,跟人們活動時間重疊,不會造成人們的困擾,卻也帶來熱鬧的氛圍。
不過少數鳥類,特別是夜行性的鳥類,有時候則會擾人清夢,這其中被投訴最多的當屬南亞夜鷹。隔壁幾戶人家,五樓頂是夜鷹最常光臨處所。「夜」表示它在夜間比較活躍,「鷹」表示它是猛禽。求偶季節入夜後,它幾乎每天終夜低空盤飛鳴叫,的確造成人們某些程度影響。
上個月底,大約與夜鷹求偶同時間,出現另一種鳥禽聲音。附近國小校園種植的楓香樹,曾經安置讓領角鴞育雛的小屋,最近楓香被移植到校園其他角落,該小屋似乎受到影響。直覺認為伴同夜鷹出現的聲音可能是領角鴞或黃嘴角鴞,因未曾親眼目睹過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因此渴望這陣子有機會目睹。
地震當天傍晚又聽到鴞的叫聲,感覺非常近,連家人都問這是甚麼聲音。放下碗筷,趕緊拿相機出門。剛打開院子門,便發現它停在對面住家屋頂,趕緊拍了幾張聊勝於無的畫面,根本看不清楚,只知道塊頭很大。它不一會兒飛走,不久又飛回來附近,但都無法取得可看的畫面。知道它的體型就好,只要活著總是有機會目睹。
地震滿一週前夕的夜晚,又再度聽到它很清晰的叫聲,也發現它停在隔壁原先是夜鷹的地盤處,趕緊拿相機再度追逐,無奈根本無法拍到清楚畫面。
該戶人家頂樓距離自家院子超過二十公尺距離,加上該處沒有任何光源,自己手中普通長焦距類單眼,根本是拿水槍跟加農砲對幹。
從七點多追逐到將近十點,拍了難以計數卻毫無用處的畫面,真是很沮喪。而且不知啥原因,它持續停留在該處,彷彿嘲笑般對自己招手,來啊來啊來拍啊!
忍受不了誘惑,但又奈何不了,向高手求就吧!上網查詢低光源、夜間拍攝技巧,沒啥鳥用。
突然想到手電筒製造光源這件事,趕緊拿出頭燈,還真可以製造光源,終於可以取得稍微清晰的影像,但距離太遠,光源還是不足,加上長焦距光圈縮小,還是無法取得絕對清晰畫面,但已經足以做判別。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沒親眼看過鴞也看過圖片」,怎麼看都不像自己所認識的鴞,是因為角度關係嗎?但嘴型喊明顯不是猛禽的模樣。Google Lens辨認後也給了一些奇怪的答案,開始懷疑它是其他鳥類。
以「夜間求偶的猛禽」關鍵字搜尋,在台灣兩棲類動物保育協會所建立的「夜間動物聲音資訊網」,看到一句關鍵詞「...在林子或公園裡聽到類似貓頭鷹的聲音,那是黑冠麻鷺的求偶聲,...」,終於知道答案,它是黑冠麻鷺,不是鴞之類的猛禽,一聽到該網站內黑冠麻鷺求偶聲,以及所拍到不甚清楚的影像,可以確認就是它。
搞到將近十一點,得到這個啞然失笑的結論。雖然不是想看到的鴞,卻很意外知道這種再熟悉不過的鳥禽,求偶期間會有這招也足以。

(4/13)下午到附近國小活動,遇見一隻在草坪上覓食的黑冠麻鷺,有極大可能性是夜間在住家附近尋找配偶的傢伙。




參考資料
https://www.froghome.org/Night/brid/Gorsachius_melanoloph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