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早聽過很多人每週搭乘台灣好行或自組遊覽車團,到溪頭享受森林浴,特別是夏天正式拉開序幕,來此不僅可享受森林浴,比平地低10度的氣溫,也可以避暑。
旅遊還是生活一部分的期間,偶爾會來溪頭走走。前幾年對生態產生興趣之後,就未曾走訪。
小學同學在群組內邀約同學參加,她剛成立的週週溪頭行,非假日又可搭經濟實惠的遊覽車,感覺還不錯,因此參加第一次的行程。
在園區內整整待五個小時,前半段的心得是到喜歡的地方做不喜歡的旅行。
車子剛進入停車場,看到車潮與人潮,心頭涼了半截,奇怪今天非假日為何那麼多人?
此時高中以下學校正值期末考階段,畢業生已經離校,大專院校有些可能已經開始放暑假,或許是上述原因之一。購票時聽到旁邊排隊者說,今天人怎麼那麼多,以往都是不用排隊就可以購票。
旅遊還是生活一部分的期間,偶爾會來溪頭走走。前幾年對生態產生興趣之後,就未曾走訪。
小學同學在群組內邀約同學參加,她剛成立的週週溪頭行,非假日又可搭經濟實惠的遊覽車,感覺還不錯,因此參加第一次的行程。
在園區內整整待五個小時,前半段的心得是到喜歡的地方做不喜歡的旅行。
車子剛進入停車場,看到車潮與人潮,心頭涼了半截,奇怪今天非假日為何那麼多人?
此時高中以下學校正值期末考階段,畢業生已經離校,大專院校有些可能已經開始放暑假,或許是上述原因之一。購票時聽到旁邊排隊者說,今天人怎麼那麼多,以往都是不用排隊就可以購票。
回家後進入溪頭森林遊樂區官方網站,得知今天入園人數為6,763人,今年累積入園人數為803,252人。今天是今年的第172天,今年以來平均每天入園人數為4,670人。今天人數比平均值多2,093人。大約多了50輛遊覽車人數。感覺似乎與實際數字相呼應。
來到山區總該到高點走走,沿著賞鳥步道與登山步道前往天文台,自己戲稱賞鳥步道不是賞鳥是賞臀。遠遠望向步道,可以用朝山形容,怎麼有那麼多人!僅容二人擦肩而過的步道非常濕滑,盡是人龍的景象,只能用厭惡一詞形容,不只濕滑某些地方還蠻陡峭,只能尋找縫隙超車,然而卻現象環生。1.2K步道終了,接上登山步道,人更多,簡直可用快瘋了形容。還好越往上人越少,有些沿途休息,有些岔出步道改走林道。剛剛超車過程,耗費不少體力,又沒有補充水分,感覺有點吃不消。登山步道終了,走一小段林道,立刻接上一座較為寬敞完善的階梯道,終了位置是天文台。旁邊座位區全部被佔滿,恐怕有上百人。
花一個半小時抵達天文台,沒逗留也沒拍照,立刻掉頭下山。接近階梯終點,一位迎面上坡的山友說,你怎麼走那麼快!應該是被自己超車者,老實說還真是快。
本想走林道下山,在步道口張望,發現沒什麼人,還是走林道好觀察生態與鳥。後半段人潮打散到沿途所有的涼亭與休憩區,步道顯得清淨多了,終於可以欣賞沿途生態。
濕滑步道下坡更危險,小心翼翼地踩踏,又隨時留意周邊可能的生物,所以下坡跟上坡花一樣多時間,還滑倒一次,還好沒有大礙。
十二點過後回到賞鳥步道起點。今天的主行程結束,其餘時間在附近東繞西繞,邊吃午餐邊賞鳥賞生態,大約二點鐘離開園區。在園區整整五個小時的時間,都沒有坐下來,還真是神勇。二點半過後全員到齊發車。大約三點鐘行經鹿谷時下起傾盆大雨,真是好狗運。
本想走林道下山,在步道口張望,發現沒什麼人,還是走林道好觀察生態與鳥。後半段人潮打散到沿途所有的涼亭與休憩區,步道顯得清淨多了,終於可以欣賞沿途生態。
濕滑步道下坡更危險,小心翼翼地踩踏,又隨時留意周邊可能的生物,所以下坡跟上坡花一樣多時間,還滑倒一次,還好沒有大礙。
十二點過後回到賞鳥步道起點。今天的主行程結束,其餘時間在附近東繞西繞,邊吃午餐邊賞鳥賞生態,大約二點鐘離開園區。在園區整整五個小時的時間,都沒有坐下來,還真是神勇。二點半過後全員到齊發車。大約三點鐘行經鹿谷時下起傾盆大雨,真是好狗運。
跟週日在李崠山的經驗類似,清脆悅耳的白耳畫眉聲一路相伴。回程剛踏入登山步道,一位迎面而來的女山友吹著類似白耳畫眉聲音的口哨,打趣的跟她說,你跟白耳畫眉對話喔!她說,很好聽的聲音因此也學著。她不知道名字,跟她說鳥名已經特性。她又說似乎有好幾種鳥。依據自己聽到的聲音,告知還有繡眼畫眉與籔鳥(以自己認知的發音告知是數鳥,而非正確發音的叟音),還好她也不知道錯誤。
李崠山行程捕捉到數張不清晰的身影,今天則是在好幾個地方拍到身影,某些還蠻清晰的。特別是在紅樓前停車場旁的柳杉樹幹,一隻白耳畫面在離地不過幾公尺處,自在地穿梭於攀附在樹幹上的柚葉藤間,品嘗紅透了果實,完全將旁邊人潮當空氣,每天那麼多人來這裡,早已經不怕生,當然不客氣地將它收入相機。拍攝過程隱約感到有人靠近,也正在準備雞絲頭。待它飛走,掉頭準備離去時與他打照面,他告知大學池周邊,下午三四點會出現四、五種鳥,告知那時已經離開園區。
李崠山行程捕捉到數張不清晰的身影,今天則是在好幾個地方拍到身影,某些還蠻清晰的。特別是在紅樓前停車場旁的柳杉樹幹,一隻白耳畫面在離地不過幾公尺處,自在地穿梭於攀附在樹幹上的柚葉藤間,品嘗紅透了果實,完全將旁邊人潮當空氣,每天那麼多人來這裡,早已經不怕生,當然不客氣地將它收入相機。拍攝過程隱約感到有人靠近,也正在準備雞絲頭。待它飛走,掉頭準備離去時與他打照面,他告知大學池周邊,下午三四點會出現四、五種鳥,告知那時已經離開園區。
今天在步道上看到最多的鳥為籔鳥,今天才知道它的正確發音(同叟),真是非常漂亮的鳥類,之前在阿里山也發現不少。這裡的藪鳥似乎也不怕生,穿梭在步道旁的草叢間覓食,甚是可愛。
賞鳥步道有一段路程上方邊坡種植孟宗竹,直覺認為這個區域有可能見到藍腹鷴之類的討喜鳥禽,因此刻意放慢步伐,希望有機會遇到驚喜,沒有想要的驚喜,卻也近距離欣賞籔鳥在地面的植被間覓食的畫面。也發現有人在孟宗林邊界處放幾片吐司,非常不喜歡看到這種作為,應該是餵鳥或動物,好方便拍照。周邊沒發現其他賞鳥者,可能是很早或昨天放置的。
另外拍到二種陌生的身影,分別為茶腹鳾(音同師)與紅尾鶲。
十二點回到賞鳥步道起點,淋漓盡致全身濕透,沒有其他想探訪的行程,想找個地方休息或換衣服順便吃午餐,每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都有人。看到銀杏林指標,乾脆拿出麵包邊吃邊往那邊走。才走沒幾步路,隱約感覺旁邊的柳杉樹幹上,似乎有東西在動,很可能是小型鳥。但是感覺肢體很奇怪,怎麼會雙足立在垂直的樹幹,而非停棲在樹枝上,是鳥嗎?體型小且所處位置又很高,加上光線不優樹冠層又茂密,不是看得很清楚,不過可以辨認出是鳥。好奇怪的停棲方式,雙足抓住樹皮,身體垂直朝下,頭卻垂直仰起,很像是蜥蜴的行為,而且可以維持好長時間不動,似乎是被甚麼東西吸引。熟悉它們的神態後,發現有好幾隻。稍後發現有一隻的位置較適合取景,切換到這個目標,並且拿出加農砲。奈何加農砲雖有無敵焦距,卻配置侏儒般CCD與光圈,根本無法取得可看的畫面,還是換回原來的相機繼續拍。直到它們移動身軀才離開。
查詢資料得知它是棲息於中海拔山區的台灣特有亞種鳥茶腹鳾,是古北界孑遺於台灣的鳥種,很特別的鳥。
拍攝期間,一位大媽來回在周邊往返徒步,可能是在健走吧。很好奇地詢問在做甚麼,因為剛剛想拿加農砲的慌張動作吸引她的注意,告知在拍鳥。
在銀杏林切往沿溪步道往出口方向行進期間,在柳杉林間發現身形嬌小的鳥穿梭期間,佇足觀察一會兒,確認有機會取得身影後,立刻拿出相機不斷變換位置追逐它們的身影。拍到足夠的畫面時,發現有一些人逼近,因此收起相機準備離去。旁邊一對在旁邊座位區休息的長者,看自己在此張望那麼久,好奇的問道,你是在尋找金塊嗎?她當然是開玩笑話語。回答她拍鳥,剛好有一兩張還不錯的畫面,順便拿給她們看,經過的遊客也湊上來看。告知不知道名字,回家後查詢。她又問怎麼知道林間有鳥,告知被聲音吸引。沒說出口的令一個原因是,邊走邊東張西望,也被移動的身影吸引。
比對鳥類圖鑑,得知它是棲息於中海拔山區的夏候鳥紅尾鶲,因為它的白眼圈,一度誤以為是繡眼畫眉,但橙褐色身軀則與繡眼畫眉明顯不同。根據資料它喜停棲在樹枝末端或樹幹上,由停留點飛出捕食昆蟲後,會很快回到原來的地方,有明顯的「定點捕食」習性。在台灣的繁殖期 為4~7月,通常築巢於離地2 ~18公尺的樹枝上。今天的觀察跟上述取得的資料完全吻合,特別是回到原來停棲點是很特別的習性。
拍攝期間,一位大媽來回在周邊往返徒步,可能是在健走吧。很好奇地詢問在做甚麼,因為剛剛想拿加農砲的慌張動作吸引她的注意,告知在拍鳥。
在銀杏林切往沿溪步道往出口方向行進期間,在柳杉林間發現身形嬌小的鳥穿梭期間,佇足觀察一會兒,確認有機會取得身影後,立刻拿出相機不斷變換位置追逐它們的身影。拍到足夠的畫面時,發現有一些人逼近,因此收起相機準備離去。旁邊一對在旁邊座位區休息的長者,看自己在此張望那麼久,好奇的問道,你是在尋找金塊嗎?她當然是開玩笑話語。回答她拍鳥,剛好有一兩張還不錯的畫面,順便拿給她們看,經過的遊客也湊上來看。告知不知道名字,回家後查詢。她又問怎麼知道林間有鳥,告知被聲音吸引。沒說出口的令一個原因是,邊走邊東張西望,也被移動的身影吸引。
比對鳥類圖鑑,得知它是棲息於中海拔山區的夏候鳥紅尾鶲,因為它的白眼圈,一度誤以為是繡眼畫眉,但橙褐色身軀則與繡眼畫眉明顯不同。根據資料它喜停棲在樹枝末端或樹幹上,由停留點飛出捕食昆蟲後,會很快回到原來的地方,有明顯的「定點捕食」習性。在台灣的繁殖期 為4~7月,通常築巢於離地2 ~18公尺的樹枝上。今天的觀察跟上述取得的資料完全吻合,特別是回到原來停棲點是很特別的習性。
整個行程看到最大宗的植物是柳杉,草本植物則是巒大海棠,冷清草,倒地蜈蚣,典型的中海拔植被。
野牡丹科植物葉片明顯的特徵是,深綠色的葉子有三條明顯的葉脈,今天看到蔓性野牡丹與臺灣厚距花。也看到九頭獅子草與細蝶幼蟲。
野牡丹科植物葉片明顯的特徵是,深綠色的葉子有三條明顯的葉脈,今天看到蔓性野牡丹與臺灣厚距花。也看到九頭獅子草與細蝶幼蟲。
印象中從未見過姑婆芋的綠色果,發現零星散佈在步道旁的綠色果,當然也有熟悉的紅果。
今天全程未見到其他人拿手機以外的相機拍照,是大家都來太多次,拍到不想拍了嗎?上車等待開車期間,拿出相機查探今天拍到的影像。主辦人湊上來查看,並問拍到什麼新鮮事。螢幕剛好顯示白耳畫眉畫面,因此邊將螢幕靠近她邊說有啊,她立刻接口這邊猴子好多,都拍到不想拍了!所以有可能大多數人都拍膩了!
五個小時的園區活動,似乎沒有坐下來過,軌跡紀錄器顯示大約徒步十公里,淋漓盡致地走了想走的路線,看到與記錄到期望的生態,總結來說,花不到三百元可以有此等地享受,很不錯。日後有機會可以常來。或許可以改變活動路線避開人潮,不過看情況可能不容易。
溪頭活動最大的好處之一是安全,不只園區內設施完善,且遊客眾多,一旦發生意外旁邊都是人,可以立即提供協助。
鼓勵家人一同前往,告知搭乘這種乘客幾乎都不認識的遊覽車,就當成搭公車,或是台灣好行,於指定時間在指定地點候車,上車後直達溪頭。下車後各自遊活動。回程也是規定時間到指定地點上車,直接抵達上車處下車。因為都不認識,所以車上也不會交談,喜歡唱歌的人唱歌,熟悉的人彼此聊天,跟同車夥伴不熟,因此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真可以說是台中好行。
今天全程未見到其他人拿手機以外的相機拍照,是大家都來太多次,拍到不想拍了嗎?上車等待開車期間,拿出相機查探今天拍到的影像。主辦人湊上來查看,並問拍到什麼新鮮事。螢幕剛好顯示白耳畫眉畫面,因此邊將螢幕靠近她邊說有啊,她立刻接口這邊猴子好多,都拍到不想拍了!所以有可能大多數人都拍膩了!
五個小時的園區活動,似乎沒有坐下來過,軌跡紀錄器顯示大約徒步十公里,淋漓盡致地走了想走的路線,看到與記錄到期望的生態,總結來說,花不到三百元可以有此等地享受,很不錯。日後有機會可以常來。或許可以改變活動路線避開人潮,不過看情況可能不容易。
溪頭活動最大的好處之一是安全,不只園區內設施完善,且遊客眾多,一旦發生意外旁邊都是人,可以立即提供協助。
鼓勵家人一同前往,告知搭乘這種乘客幾乎都不認識的遊覽車,就當成搭公車,或是台灣好行,於指定時間在指定地點候車,上車後直達溪頭。下車後各自遊活動。回程也是規定時間到指定地點上車,直接抵達上車處下車。因為都不認識,所以車上也不會交談,喜歡唱歌的人唱歌,熟悉的人彼此聊天,跟同車夥伴不熟,因此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真可以說是台中好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