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攀登具挑戰性的南二段百岳行程,需要有相當經驗登山。
據媒體報導三位有相當登山經驗的壯年登山者,在強烈颱風凱米侵台前開始南二段行程,中途遇上颱風,最終疊在一起命喪於距山屋半小時路程之處,真是令人遺憾的結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體力耗盡,又遇上失溫,只好在沒有適當遮蔽物下,就地懷抱取暖。颱風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全身濕冷下即便互相取暖也撐不久。這些有經驗的登山客,理當攜帶導航設備,知道山屋就在不遠之處。即便沒有導航設備,憑經驗與地形地物,應該也可以判斷大概內容。可能原因是其中一人,完全無法行動,其它人也無法讓其移動,只好就地避難。
法醫高大成接受TVBS訪問時提到,登山333原則:
連續3週沒進食;
連續3天沒喝水;
連續失溫3小時。
體溫低於32度很危險,低於28度沒命。
他也說,冬天登山比較少人死,春夏秋居多。除冬天到山域活動人少外,因為春夏秋會下雨,身體濕散溫很快,而且高山溫地低,體溫很快會低到28度。
澳洲步道健行組織提供兩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求生原則,第一個類似台灣的333原則,多了一個3。
缺氧或在冰水中3分鐘;
在沒有庇護所的惡劣環境3小時;
3天沒飲水(若在惡劣環境中有庇護所);
3週沒食物(若有庇護所與飲水)。
其次是落入求生境地之際,首要之務是保持冷靜,並立即盤點求生優先順序,下列為可以參考的七個求生順序:
正向的心理態度:保持樂觀正向態度,穩定情緒以便釐清與著手求生要務。
急救:處理可能威脅生命的傷害,例如流血或骨折。
庇護所:搭建或尋找可以保護身軀與保持體力的庇護所。
飲水:尋找並確保取得可飲用的水源,是求生的要務之一,以避免脫水風險。
保暖:保持身軀乾燥與暖活,避免失溫風險。取火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可用以乾燥衣物,也可做為求援信號。
求救信號:處理好上述求生基本項目後,設法創建求援信號,例如生火、濃煙、或任何可以容易被發現的信號。
食物:求生期間可長可短,關照上述項目後,可以試著尋找長期求生所需的食物來源。
https://www.trailhiking.com.au/safety/survival-rule-of-threes-and-survival-priorities/
據媒體報導三位有相當登山經驗的壯年登山者,在強烈颱風凱米侵台前開始南二段行程,中途遇上颱風,最終疊在一起命喪於距山屋半小時路程之處,真是令人遺憾的結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體力耗盡,又遇上失溫,只好在沒有適當遮蔽物下,就地懷抱取暖。颱風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全身濕冷下即便互相取暖也撐不久。這些有經驗的登山客,理當攜帶導航設備,知道山屋就在不遠之處。即便沒有導航設備,憑經驗與地形地物,應該也可以判斷大概內容。可能原因是其中一人,完全無法行動,其它人也無法讓其移動,只好就地避難。
法醫高大成接受TVBS訪問時提到,登山333原則:
連續3週沒進食;
連續3天沒喝水;
連續失溫3小時。
體溫低於32度很危險,低於28度沒命。
他也說,冬天登山比較少人死,春夏秋居多。除冬天到山域活動人少外,因為春夏秋會下雨,身體濕散溫很快,而且高山溫地低,體溫很快會低到28度。
澳洲步道健行組織提供兩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求生原則,第一個類似台灣的333原則,多了一個3。
缺氧或在冰水中3分鐘;
在沒有庇護所的惡劣環境3小時;
3天沒飲水(若在惡劣環境中有庇護所);
3週沒食物(若有庇護所與飲水)。
其次是落入求生境地之際,首要之務是保持冷靜,並立即盤點求生優先順序,下列為可以參考的七個求生順序:
正向的心理態度:保持樂觀正向態度,穩定情緒以便釐清與著手求生要務。
急救:處理可能威脅生命的傷害,例如流血或骨折。
庇護所:搭建或尋找可以保護身軀與保持體力的庇護所。
飲水:尋找並確保取得可飲用的水源,是求生的要務之一,以避免脫水風險。
保暖:保持身軀乾燥與暖活,避免失溫風險。取火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可用以乾燥衣物,也可做為求援信號。
求救信號:處理好上述求生基本項目後,設法創建求援信號,例如生火、濃煙、或任何可以容易被發現的信號。
食物:求生期間可長可短,關照上述項目後,可以試著尋找長期求生所需的食物來源。
https://www.trailhiking.com.au/safety/survival-rule-of-threes-and-survival-prioriti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