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付費版賽博空間Evernote轉為免費版

一年不過區區千把塊,每個月有10G的上傳資料量與其他功能,為什麼會退訂Evernote,只剩下每個月60M上載量,很多功能無法使用?這肯定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心態與mental問題。超大坪數的豪宅代表可以任性的隨意放置任何東西,相較之下在小套房的有限空間內,就需要斤斤計較仔細琢磨。就Evernote空間的問題,付費與免費版本可以對比於上述的情境。由每月10G降為60M,如同從豪宅搬到小套房般,對於滿一甲子的人來說,透過外在的限制來改變某些事情的處理原則是一個適宜的作為,如此更能聚焦。

自己的第一則記事是2012年4月21日,標題為"Use Evermore to create travelling diary",當時是從事旅遊紀錄研究,嘗試使用這個工具作為載具。也確實做了一些研究,也實際發表了幾篇論文,甚至讓兒子以此為主題申請國科會大專專題計畫。它也確實是一個好用的工具,過去幾年中,它大概是自己使用率最高的應用程式,可以與之匹敵的大概只有Gmail。到今天為止總共有9261則記事,平均一年產生將近一千則記事,雖然有相當一部分是網路擷取文章,自己書寫的還是佔絕大部分,光人生紀錄就將近有四千則。就是因為自己太多東西放在這裡,也太重度使用,讓自己心聲警覺,萬一有個閃失,資料全不見事情就大條了。

近兩年斷續看到中國人接手Evernote的訊息,也發現這個工具的作法,朝向不讓使用者可以有資料完整掌控權。例如原本的桌機版應用程式是將所有的記事放在一個資料夾內,使用者可以取得完整的資料,新版的作法使用快取,使用者本身幾乎無法觸及真正的資料,這種做法是要提高使用者對於平台的依賴性。

桌機版應用程式改為新版後,繼續使用舊版一直相安無事。去年中遭逢人生重大挫敗,收拾殘局過程中,無意間同意三不五時提醒更新的訊息,沒想到引來災難性的結局,也因此得知原本離線資料與快取兩者之間的差異。

照理說應用程式更新後不會讓使用者下載舊版本,Evernote或許做了大的變動後的新版,讓很多人不習慣而怨聲載道,所以特別保留稱為 Evernote Legacy版本,不過官方特別聲明這個版本不再更新與維護,而且某些時間後可能會停止下載。趕緊安裝這個版本,並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回復到舊版。自己近十年來重要的紀錄都放在這裡頭,萬一有個閃失那會非常遺憾,災後重建完成後,立刻將所有資料備份到私有雲NAS上的空間,此時才稍感安心,這是去年七月底發生的事情。

接著開始思考資料如何安置的問題,之前曾經探討過身後賽博空間如何處理的問題,Evernote也是賽博空間的一部分。幾經思考後決定本年度訂閱到期不再續訂,查看訂閱是四月一日到期,今年初一月中旬便執行退訂,最主要的考量是限制自己不要夯不啷噹的甚麼東西都往這裡丟,其次這個平台變成中國人經營,心中稍微有些不安。

完成退訂後,重新用一甲子受使用的Gmail帳號創一個帳號,今年一月之後的所有記事都是用記錄在這個帳號內。一方面測試免費的一個月60M是否夠用,其次了解4/1訂閱終止後,原來的資料(超過87G)是否保留住。使用滿三個月的心得,60M是夠用的。沒有將檔案或相片以附檔方式儲存,其次生活記錄內只放一張縮小解析度的相片。文字紀錄的內容則是沒有影響,仍然按照往常的習慣新增。

昨天晚上睡覺前,發現手機訊息顯示Evernote續訂成功的訊息,嚇一跳不是已經退訂了嗎?趕緊查看帳戶資料,不是很確定,但之前使用的信用卡已經過期,因此即便它們想要扣錢也無法成功,靜觀其變吧。

早上再次查探,系統告知退訂的資訊。既然不再付費當然就不用客氣的刪減需要付費才可以使用的功能。這倒是無所謂,因為今年以來就持續使用免費的版本,已經習慣了。倒是只能有兩台機器同步比較困擾,原先有三個裝置同步:網頁版,APP,與桌機板,放棄桌機板,改由NAS上頭的Note替代。將最後超過87G的完整資料庫存放到NAS內,完成Evernote的退訂與資料轉移工作。

人生無常,誰都無法得知終點何時到來,越是接近打包的時間點,越需要花時間整理過往的點滴,也算是對於過往的回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