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了解即將參加的探索館志工訓練課程,因而認識巨大研發長,搜尋網路找到Youtube平台上,有人發布他於2021年IBDC專家論壇的演講影片[1],短短二十分鐘的內容,認識不少新的名詞,特別是認識TESLA Model B電動自行車[2],得知這是知名工業設計師Kendall Toerner於2020年設計的概念車,非常前衛的設計。
回歸到自行車的用途,它是定位於個人短途的代步或是移動工具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s (PMV),所以一部自行車只可以搭載一個人。根據台灣的交通法規,符合一定條件的成年人可以有條件附載一位小孩子,這是特例原則上一台自行車只能夠搭載一個人,所以才會稱為單車。 其次,它被視為短途的移動工具,長途旅行不列為自行車的基本需求。
在這個原則下我們來逐一探討Kendall Toerner在他的網頁上所陳述的設計理念。
他開宗明義的道出TESLA MODEL B是自行車與車輛的橋樑,所以本質上它不將TESLA MODEL B視為自行車,而是用於銜接自行車與車輛之間的不足處。再來他提到以自行車作為通勤工具可能會令人卻步,這是合理的說詞。要以自行車通勤需要符合幾個條件。首先是天氣,例如下大雨或者是下雪,或者地形特殊都不適合騎自行車。其次是距離。如果距離太遠也不適合。再來是個人因素,體力不行或者是其他因素。Kendall Toerner的理由中提到,自行車感覺比汽車,行人或者其他物品脆弱,這個是合理的說詞。其次自行車需要付出更多體力,這也是合理的看法。他又提到較不容易取得,有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行車。第三個理由是汽車可以行駛更遠的距離,這符合剛剛我們提到如果距離太遠就不適。第四個是汽車更具身份表徵,某些地方是這樣子,騎自行車者通常比較容易被視為弱勢族群,特別是早些年外籍移工都是以自行車代步。
Kendall Toerner提到他的設計目標是要結合自行車與汽車的主要優點,目的是要加速都市中交通的永續性與效率。他列舉了自行車與汽車的優點。 自行車的優點是友善環境,容易停車,比較不會造成交通壅塞,也是比較低成本的移動工具。汽車適合長距離通行,是一種身份的表徵,比較不需要人力的付出,而且相對是比較安全。 目標與所陳述的自行車與汽車優點都是合宜的。
在這個目標下他以一頁的篇幅,畫出各種自行車車架的外觀與造形設計。再用另一頁的篇幅 ,畫出汽車車體內以及相關的設計概念。接著在所繪出的概念車圖形中,標示出幾個特點。第一個是折疊式踏板,小型化的前方顯示器,一個前方的偵測雷達以及折疊式把手,並佐以把手與踏板收闔各一的概念圖。
然後列出幾個特點,具自動駕駛的安全騎車,具前後與側邊的雷達偵測,與超音波感測器可以感知附近的自行車,汽車,坑洞,障礙與其他物體。車身的設計包含獨立驅動的前叉軸,使用固定把手偵測騎車者所施加的力距,前後輪可以根據把手力矩與自動駕駛感測器的數據,獨立的驅動車輪。搭載兩個驅動馬達,安裝在前後輪的驅動馬達可以獨立驅動,讓騎車者可以騎上任何的山巔或遠離危險情境。全自主性的自行車,讓使用者可以遠離危險和不費吹灰之力的達目的地。這是一種具有簡約體驗的自行車,有整合式的顯示器,可用於導航控制與客製化的自行車功能。可以收合具電子化力距偵測的把手與踏板,讓你可以很自信的通勤。最後這一句話是呼應一開始對於以自行車通勤費卻步的假說。
一部Toyota Yaris跟賓士S600,在移動的目的來說是一樣沒有差異性的。但是以身份表徵的角度來看兩者有天壤之別,可以用平民與皇親國戚對比。
同樣的,假如有1天TESLA MODEL B真的可以出現在街頭,就短途移動的目的來說它與 Ubike是一樣的,但是從身份表徵來看,就如同剛剛Yaris跟S600之間的比喻一般。
當然電動自行車確實比傳統自行車多了一些優點,例如讓原本體力或環境無法騎自行車者,可以用它來作為短途的移動工具。其次可以加裝一些智慧感知裝置與通訊功能,增加騎車的安全性,特別是被動的可被視性,與主動的擴增騎車者視野。
開車者可以透過後視鏡與照後鏡,增加週邊的視野,現在甚至搭配車身的一些感知裝置,可以偵測視野死角的靠近物體,這些都可以用在自行車,以增加騎車者主動性的觀察視野,可以及早發現潛在的危險,甚至可以主動告知。在被動的可被視性,汽車是透過煞車尾燈與方向燈告知其他用戶人,自行車也可以多增加這些裝置。甚至將來物聯網普及後,自行車也可以納入整個交通的安全物聯網內,可以主動告知其他在路上的交通工具它的存在,並且主動提醒其他用路人,增加自行車在路面上騎車的安全性。
設計師跟重度自行車使用者對於自行車的未來有相同與不同的想像,相同的是更安全的騎車,不同的是各種華而不實的特點。沒錯,汽車是地位的表徵,相較於國民車,特斯拉Model B不也是一種地位的表徵嗎?
汽車跟自行車本質上的差異是平衡,汽車天生就四平八穩立足於行駛的路面,自行車完全不同,除非是前進中的角動量協助其平衡,靜止中的自行車是完全無法不靠外力而立足於地面。俗話說自行車是人包鐵,汽車是鐵包人,這是第二個本質上的差異。
就個人觀點 ,把手與踏板可以折疊,雙輪可以獨立驅動, 可以主動導航, 客製化自行車功能,這些都是花花俏俏的功能,不在一般以自行車通勤者的考量之內, 還是一句話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
參考資料
- IBDC【新生活型態之自行車趨勢探討專家論壇】巨大集團張盛昌研發長-全球自行車設計趨勢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EJVThBLrg&t=25s
- https://www.kendalltoerner.com/project/tesla-model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