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轉念

智慧雖不一定跟著歲月增長而成長,經驗與歷練肯定會累積。

曾被很多人欣賞且奉為心靈導師的作家林清玄,再婚的消息一出讓其跌落凡間,甚至因而遠赴中國,自己當時也因這則訊息而反轉對其觀感。然二十幾年的人生經歷,要寫這則感想再度查詢他的訊息,對公開披露的訊息所提供的資訊了然於胸,也頗為相信媒體所載之內容並同情也欣賞他的勇氣。上述只是一個引子,其實是要談他曾經說過的一則影響自己數十年的比喻,即便鄙視其作為的年代,仍三不五時提到這則他所分享的「轉念」例子。
一位中年婦女搭飛機前往美國探望女兒。原本處於安穩航行狀態的飛機突然間劇烈抖動,讓班機內原本在休息,看電視,打盹或做自己事情的乘客瞬間感受到這巨變,此時艙內廣播傳來機長的聲音,機長告知飛機受不穩定氣流影響導致嚴重受損,可能會迫降或墜毀,要大家聽從空服員的指引做必要的防護措施。語畢全機乘客無不驚慌失措,尖叫聲此起彼落,唯有這位中年婦人仍維持原來的坐姿,並以原先的節奏繼續編織手中的毛線衣,彷彿沒有看到機內乘客的動作與聽到機長廣播般。其鄰座的乘客趕緊打斷她的動作,並提醒她機長廣播的內容。婦人以知道這些事情的話語回應,並且繼續手中的打毛線衣工作。鄰座乘客很好奇詢問為何她遇到這種攸關生命的大事,仍能心如止水般處之泰然。這位中年婦人轉向這位乘客,並徐徐道出心中的想法,「不論墜機是否發生,對我來說都有預期可以接受的事情,沒有墜機則可以跟在美國的女兒碰面,墜機則可以跟在天國的另一個女兒碰面,兩個可能的結果都會跟女兒碰面,只是不同個罷了,所以有何好擔心的。」其他人對於這則寓言的感受如何不得而知,對自己來說的真是經典真是太好了。
近幾年自己熱愛生態,喜愛獨自旅行。若說人生還有夢想,最近的夢想是受到老雷徒步中國的啟發,想前往人煙稀少的地區徒步旅行,考量風土民情,中國西北邊陲青康藏是嚮往之處,至於實際情形如何不是很清楚,當下這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花時間探索也只是隔靴搔癢紙上探索,暫時不瞭解也罷。也非常喜歡沉思與抒發內心感受,而且喜歡將這些合而為一,透過獨自徒步騎車做生態旅行,並將過程中的沉思與感受透過文字或其他多媒體形式記錄抒發,甚而與其他人分享。
然而現實生活的種種壓力與不順遂,卻讓上述夢想縮水到連品嘗都談不上的窘境,更與自己特有的個性糾纏不清下,三不五時浮現不如歸去的難頭,「去」是去另一個遠在天邊的國度。
「懷最好的希望做最壞打算」,去另一個國度前苦難遠離,浪跡天涯人生還可以實現,那就盡情享受吧!另一個國度在苦難尚未終了前抵達,那就接受吧!雖不能說「欣然」至少也是「無怨」吧!
林清玄的第二任妻子於他去世後,在FB上發表致讀者一封信中提到「林清玄曾提過:佛法難聞今已聞,人生難得今已得」,真不愧為文學才子,自己沒有慧根尚未對佛法有太多體認,但對於「人生難得今已得」這句話則深表同感,既然難得裡當珍惜。珍惜有兩個層面,讓人生盡可能長久過程盡可能精彩,能活得長久又精采者是最大的福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如此幸運,若不能夠長久起碼要盡可能精彩。生命精不精彩不需要別人定義,需要別人定義精彩與否的人生不是真精采。有上述念頭的人,已經透露自認人生精彩的觀點。既然精彩人生已經歷,未來還有多長人生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別的不說,這幾天生活節奏被梅雨干擾,從看似不精彩的日子,擠出可自覺讓自己當下人生精采的剎那,就是享受當下,不需要在意下一個當下會不會來。




最喜歡的探險家與野外求生專家艾德說過「最大的恐懼是沒有活在當下」,不過他在某一集單挑荒野高手節目中談到,自己過去有一段時間(指該集節目之前)非常衝,沒有擔心甚麼死了就死了,但現在因為有了責任就不一樣,因為當了父親思考事情的角度完全不同。這就是動機,人會想活命總是有某種動機,想看到兒孫滿堂 想....等等。
林清玄精研佛法,對人生悲歡離合肯定早已參透,然在可以開始享受台灣政府給予老人的福利前夕,因心肌哽塞辭世,不知他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是否有知覺,若有知覺不知道會不會對沒有未來的生命不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推測或多或少應該有。跟他自認這輩子最正確選擇的完美伴侶結縭才二十二年,這位徐娘半老鐵定風韻猶存的完美伴侶,肯定會讓他捨不得撒手,這就是活下去的動機,這個可能的動機卻被無常硬生生地撲滅。可以讓其過無憂無慮人生的名利,也許會是另一個不捨之處。
掂掂自己的動機,若無常此時到來,雖比這位被人認為英年早逝的前輩還不足五年,可能的遺憾肯定會更少,原因為他沒啥動機罷了。
這幾年的風風雨雨的遭遇跟自己的個性交錯之下,產生了很多隨時在變動的情緒。如同正弦波般起起伏伏,有時候在正半週有時候在負半週。爾來頻率似乎有越來越快的趨勢,強度似乎在負半週的部分越來越強烈,正半週的部分越來越少,也就是整個波形正往負半週移位。
老實說完全不在意活著的歲月是騙人的,完全不擔心死亡也是唬爛的,只是有時候想到很多的事情,彷彿生死之間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很擔心的是在那一刻來臨前或是之前的一段時間,會怎樣走完這一段歷程,所存在的不確定性才是最令人擔心的。死亡當下那一刻是確定的沒有什麼好擔心,因為沒有其他的變數,問題就在這之前的演變。
人活成這樣其實沒啥意義。話說回來願意花(或打發)時間,將心理頭這些不是很健康正面想法寫下來,跟花錢找心理諮商師談一談不知有多大差異,其實就是某種形式的談一談,只是跟自己談罷了。總之酒醉或吃壞肚子吐完槽後,肯定舒服些,積在心中的悶吐完槽後也會釋懷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