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到將部落格作為第二人生紀錄的平台,因而想到Google Blogger會不會跟其他服務般,實行討厭的「養套殺」手法,被嚇了一次後對應這些怪獸的方法無它小心罷了!之前參加RAISE訓練,聽到其他受訓者談到Google給各大學的硬碟空間無限大,他自己用了10T的量。半信半疑地透過T大校友會電子郵件申請,還真的是如此!申請成功後查看容量,得到無限制的回應。心裡盤算世界級網路霸主攜手台灣龍頭學校所提供的資源與說明,應該不會只是說說罷了,因此就不客氣的好好利用,將很多資料特別是圖片與影片往上頭丟,很快的T單位之前的數字由1開始往上長。沒想到聽到風聲似乎開始限制空間,查看之後果真不假,因此縮手不再肆無忌憚地丟東西。又過不久Google竟然來一封信告知免費空間違反學術用途因而停用!當然回信抗議。不久後恢復。過一陣子事情再度重演。甚至連T大計算機中心都出面關心,火大之下乾脆刪掉全部資料,還真費了不小的勁。把空間清除,那個Google的電子郵件也不再使用,事件終於平息自己忿忿不平之念也才跟著消失。
查詢Google Blogger上頭所提供的資訊[1],對於圖片的說明如下:「系統可能會壓縮上傳至 Blogger 的圖片並進行網頁最佳化處理,......這類圖片不會計入您的 Google 儲存空間配額。Blogger 目前不支援以原始畫質儲存大型圖片。」所以上傳的相片會自動被壓縮,且不會計入儲存空間。網路上看到更早前他人的文章提到,在若干像素以下的相片不會被計入,顯然目前看到的是修改後的內容。這是合理的做法。一般人不太會了解上傳相片的畫素,也不會認為會被計入空間配額內。因此可能有人因而達到免費空間的上限,繼而衍生出一些麻煩事情,Google乾脆不再提相片的大小,直接對上傳圖片處理。反正若使用者真的很在意像素,那自然會轉到其他更適合的雲端平台放置,例如計入空間配額的高畫質Google相簿。至於影片上傳的限制則沒有特別的說明。根據經驗,在部落格文章內可以上傳短片,但是容量不可以太大,沒有特別留意最大容量為何。通常若是超過半分鐘的短片,若真的要放到部落格內,則會先發佈到Youtube或是臉書,再將連結貼到文章內。Google Blogger大概比較希望使用者採用這個方式。
部落格的前身是電腦設備的日誌,以流水帳的方式記錄電腦設備所發生的事件,讓維護人員可以透過日誌回顧某段期間這台設備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例如在某個時間發生網路存取異常事件。事件不一定是壞事,例如該設備在預定的時間點做例行性的自我診斷,完成後將沒有異常的結果登錄在日誌內。
同樣的部落格也是用來記錄人這台設備,也是以時間序列的方式記錄。不像電腦日誌只有維護人員可以查看,當今的部落格傾向對所有人開放,而且活躍的部落客通常希望經營的部落格門庭若市。人流帶來人氣,也帶來名聲與金流。滾石滿一甲子之前所經營的部落格,也傾向有機會可以門庭若市有很多人流,目的倒不是為了金流或名氣,只是希望自己的看法與心得可以獲得共鳴。好幾年未曾查探Google AdSense帳戶的輸入,印象中幾年前該帳戶內有幾十元美金,是部落格文章頁面廣告的點選收入,Google給的分紅。該分紅好像要達到一定的金額,Google才會以支票方式支付該筆款項。從未收到Google的支票,表示收入尚未達到最低門檻。
滿一甲子後轉換到另一個部落格,仍然每月至少在先前的部落格發一則貼文,讓偶爾前來的訪客知道版主還活著。這個部落格關閉搜尋引擎可以檢索的選項。人們尋找網路資源最常用的工具是搜尋引擎,既然不讓它檢索,即表示不對陌生人等開放,雖然沒有明文規定禁止閒雜人等進入。只有知道文章連結或是部落格網址者,才得以進入閱讀部落格的文章。這樣的安排方式正符合自己對於它的分享做法。
查探這個部落格的人氣,系統顯示部落格為2021年11月創立,從2022年1月份才開始寫文章。到今天為止總共有531次瀏覽,這個數字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三不五時上來瞧瞧所累加的。最近開始直接進入後台,也就不會累加太多灌水數據。這樣的數據呈現也符合自己的期許。
參考資料
- Blogger說明。將圖片和影片新增到網誌。https://support.google.com/blogger/answer/41641?hl=zh-Hant&ref_topic=3339243。存取日期:6/24/2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