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eBike潛在的風險

 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簡稱eBike)近來不論是銷售量、媒體曝光量、與街頭巷尾曝光率都都顯著上升。別的不說,嘉義市與台中市各投入試辦的電動輔助版Ubike2.0E,肯定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也讓很多人體驗這種有更好騎乘體驗的自行車。

然而近來也出現一些關於eBike的負面訊息,值得自行車使用者或一般民眾思考。
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家由政府贊助的地方電視台AT5(Amstel Television 5),近日由有一千九百多位參與者的Panel中,得到一些跟eBike相關的資料[1]。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參與者表示,eBike問世以來自行車道的安全性已經惡化,特別是有人突然間從身後呼嘯而過,會令人嚇一跳。參與者提供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法。首先是限制eBike在市區不可以使用自行車專用道,而必須在一般道路上騎車。或者設定電子圍籬,進入圍籬內的市區速度被限制在例如時速二十公里以內等。
eBike騎行沒有太大的聲響,且又是在慢車道或接近人行道的位置騎車,經過行人或其他自行車時很容易嚇到他們。滾石雖然只有幾次騎Ubike2.0E的經驗,對於上述參與者的看法卻深有同感。總共4次的Ubike2.0E騎乘經驗,滾石將之稱為「不正經測試」,刻意要測試它某些性能表現,因此幾乎都是在很高的時速騎行。從被超越者的反應確實有這種感覺,滾石也覺得不太好意思。

沒想到過沒多久他自己也被嚇到。話說有一天他騎著自家的老鐵馬,安步當車的準備以最低檔位上一個陡坡,突然間從左後方竄出一輛看似併裝的eBike,並快速地上陡坡揚長而去。「嚇人者人恒嚇之」真是一點也不假。
政府已經對原先稱為「電動自行車」現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立法管制,主要原因之一是數量已經多到足以構成公共威脅的程度。電動自行車的主要使用者是外籍移工,這些人原先是騎有踏板的「電動輔助自行車」,當更方便的「電動自行車」出現時,就一窩蜂地轉為這種形式的車子。現在「電動自行車」被限制了,有可能會回頭改騎「電動輔助自行車」,因為這種自行車目前還沒有嚴格的要求。當電動輔助自行車也多到一個程度時,大概也會有相同的狀況。

參考資料
  1. PANEL. Zorgen over veiligheid e-bikes: veel voorstanders voor maximumsnelheid op fietspaden. AT5. 7/31/2022. https://www.at5.nl/artikelen/215891/zorgen-over-veiligheid-e-bikes-veel-voorstanders-voor-maximumsnelheid-op-fietspade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