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Trail

資料來源[1]
根據主要執行單位之一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所披露的訊息,這條步道自2016年起開始規劃,2017年該協會執行客委會的計畫案後,正式進行步道的調查與規劃,並於2018年9月確定主副線總長約380公里的樟之細路。之後便開始逐段進行建置與維護[1] 。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的「樟之細路」網站列出82條路線,包含60條主要線路,少數替代道路等。整個路線海拔不超過800公尺,屬於低海拔闊葉林區域。維護單位發行集章護照,供旅客在路沿線22條古道周邊設置的集章點,蓋紀念戳章。
「樟之細路」北從桃園南迄台中東勢止,全線主要的族群為泰雅族、賽夏族與客家族群。台灣原住民人口大約有58萬多人,總人口佔第三名者為泰雅族大約9萬3千餘人,分布宜蘭到南投之間。樟之細路所橫跨的幾個縣市,主要的原住民為泰雅族。賽夏族人口數約為6800人,居住在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山區[2] 。
樟樹是台灣早期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綿延380公里的「樟之細路」是它的主要生長地區,因此以它為這條步道的代表名,細路則是客家語對於小徑的發音。步道英譯名為Raknus Selu Trail,Raknus是樟樹的原住民語,Selu是細路的發音,Trail是步道。
居住在雙崎部落的泰雅族詩人兼作家瓦歷斯·諾幹(Walis Nokan),在《樟之細路的秘密》節目[3]中談到樟之細路英譯名由來,泰雅族的樟樹念法是Rakus(拉庫斯),賽夏念法rakes也有庫斯的音,所以合併成拉庫斯Raknus。查詢賽考利克泰雅語(泰雅族語)[4]與賽夏族語詞典[5],樟分別為rknus與rakeS,兩個字組合成Raknus。
有不同形式的古道,交易或運輸山產的古道基本上不會走稜線,一定是腰繞走比較平緩的道路。隘勇線基本上是為了阻隔跟控制,所以一定是沿著山勢上下起伏的稜線走。此外細路(Selu)不僅是指古道,它也是包含採樟與抽藤藤的運輸林道。久了之後更成為泰雅族與客家人交易的道路。而且有一則趣聞談到在和平區的這條古道,因為客家與泰雅族人在此聯婚,故又稱為婚姻之路。
早期包括大克山的區域都是泰雅族狩獵的生存領域,因此都是位於高處制高點,當客家跟閩南人到來時,會干擾到泰雅人的狩獵活動,衝突因而不時發生。時間久了總不能三不五時發生衝突,總該尋找可以和平相處的方式,聯婚是一個可能的途徑。1850年就有記錄,大茅埔設庄後經常受到泰雅族人襲擊,大茅埔的客家人便想到透過和親解決衝突的方法。日據時期為了開採山上的資源,將原住民與平地人採取隔離管理措施,使得兩造不如以往的密切交流。 


主線路線
分為主要六條路線
RSA01_三坑老街→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林埤古道口
RSA02_林埤古道
RSA03_林埤古道→佳安東路→愛國路→伙房崎古道口
RSA04_伙房崎古道
RSA05_伙房崎古道→清水坑街→打牛崎古道口
RSA06_打牛崎古道
RSA07_打牛崎古道→民族路→桃65→小粗坑古道口(抱子伯公伯婆)
RSA08.1_小粗坑古道
RSA08.2_小粗坑古道(產業道路)
RSA09_小粗坑古道→竹28→十寮山登山口
RSA10_十寮山登山口→十寮山→老虎山→打牛崎古道→打牛崎古道口
RSA11.1_打牛崎古道口 →竹28→臺三線
RSA11.2_臺三線→東安古橋→關西市區
RSA12_關西市區→石店子老街→渡船頭橋→渡南古道
RSA13_渡南古道
RSA14_渡南古道→羅屋書院→南山水保教室→顯伯公
RSA15_顯伯公→竹25雞寮坑叉路口
RSA16_渡船頭→百齡亭
RSA17.1_百齡亭→飛鳳古道
RSA17.2_飛鳳古道→竹25
RSA17.3_竹25→竹25雞寮坑叉路口
RSA18_竹25雞寮坑叉路口→鹿寮坑驛站(30K) →五龍大橋口
RSA19_縣道120→臺三線→九讚頭車站
RSA20_竹35→大山北月→騎龍古道口
RSA21_騎龍古道
RSA22_騎龍古道→樂善堂→茶亭古道口
RSA23_茶亭古道
RSA24_茶亭古道→橫山車站
RSA25.1_橫山車站(臺三)→縣道122→竹39
RSA25.2_竹39→北埔
RSA26_北埔→竹37→濟化宮→石硬子橋(石峎古道口)
RSA27_石崀古道
RSA28_石崀古道口(清河堂)→獅山遊客服務中心→獅山古道口
RSA29.1_獅山古道→伯公廟
RSA29.2_伯公廟→獅山古道牌樓
RSA30.1_獅山古道牌樓→縣道124
RSA30.2_苗19→臺三線
RSA31.1_臺三線→三灣市區
RSA31.2_三灣市區→龍峎頂步道口
RSA32_龍峎頂步道
RSA33_龍峎頂步道→內埔道→三連埤自行車道→苗5→老銃櫃步道口
RSA34_老銃櫃步道
RSA35.1_臺三線→大河社區→苗14
RSA35.2_苗14→二寮坑山徑口
RSA36_二寮坑山徑→紙湖古道
RSA37_紙湖古道
RSA38.1_紙湖古道口→竹排潭→縣道126→苗16
RSA38.2_苗16→福州農場(水寨下古道口)
RSA39_水寨下古道
RSA40.1_水寨下古道→番子寮山
RSA40.2_番子寮山→苗22
RSA40.3_苗22→雲洞宮→鳴鳳古道口
RSA41_鳴鳳古道
RSA42.1_鳴鳳古道→新店義民廟→新店老街
RSA42.2_苗26→楔隘古道口
RSA43_楔隘古道
RSA44_楔隘古道→百年茄苳伯公→110K→沖庫山登山口
RSA45_沖庫山登山口→新石門山→協雲宮
RSA46.1_協雲宮→苗2
RSA46.2_臺6
RSA46.3_出磺坑油礦陳列館→出磺坑城隍宮
RSA47_出雲古道
RSA48_出關古道-雲崠段
RSA49_出關古道-十分崠段
RSA50_出關古道-聖關段
RSA51.1_出關古道-聖關段→農路→苗52-3→臺三線
RSA51.2_臺三線→新開
RSA52_出雲古道→法雲寺→舊台三→南湖
RSA53_南湖→南湖堤岸自行車道→南湖國小→老官道入口
RSA54.1_老官道→水流東產業道路
RSA54.2_水流東產業道路→ 新開
RSA55.1_新開→臺三線
RSA55.2_臺三線→壢西坪→臺三線
RSA55.3_臺三線→卓蘭
RSA56_卓蘭→苗55→工寮坑→挑沙古道口
RSA57_挑沙古道
RSA58.1_挑沙古道→苗58
RSA58.2_苗58→白布帆大橋→雙崎→下穿龍→穿霧隘勇古道口
RSA59_穿霧隘勇線(原始路線)
RSA59_穿霧隘勇線(建議路線)
RSA60.1_穿霧隘勇古道→小中嵙步道→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RSA60.2_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鯉魚伯公

集章點
  1. 羅屋書院
  2. 華龍社區活動中心
  3. 南外社區活動中心
  4. 全家 苗栗獅潭店
  5.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6. 橫山喜市
  7. 三灣郵局苗栗31支局
  8. 薑麻園遊客服務中心
  9. 白布帆花姐農場
  10. 蓁愛露營區
  11. 大山北月
  12. 獅山遊客中心
  13. 梨鄉休閒農業區旅客服務中心
  14. 百壽派出所
  15. 普光寺
  16. 藍色小屋
  17. 台灣油礦陳列館
  18. 粗坑窯藝術空間
  19. 石門客棧休閒農場
  20. 祥和園餐館
  21. 石門報恩宮
  22. 十一份觀光文化園區
工作站
  1. 小粗坑古道工作站(石門報恩宮)
  2. 石峎古道工作站(南外社區活動中心)
  3. 鳴鳳古道工作站(藍色小屋)
  4. 老官道工作站(石門客棧休閒農場)
  5. 出關古道工作站(薑麻園遊客服務中心)
  6. 飛鳳渡南古道工作站(嗜山窯)
參考資料
  1. 樟之細路 Raknus Selu Trail https://www.tmitrail.org.tw/roadmap/1434
  2. 族群。行政院國情簡介。https://www.ey.gov.tw/state/99B2E89521FC31E1/2820610c-e97f-4d33-aa1e-e7b15222e45a
  3. AXN《樟之細路的秘密》Secrets of the Raknus Selu Trail 全片線上看。axntw。9/28/202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JhVTdw8rzo&t=18s
  4. 賽考利克泰雅語 - 線上辭典:http://tayal.pqwasan.org.tw/kmal/desktop/index.php
  5. 賽夏族語詞典-桌上版:http://saysiyat.qmalup.org/kai/deskto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