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水中映日

「水中映月」予人思情畫意氛圍,那「水中映日」又是如何?好像沒有太多人談論之。這種情境通常發生在清晨,大白天光線太強,傍晚光線不足。

豐富的夕陽多姿多采,給人無限的遐想,但無限好卻近黃昏的夕陽,剎那間迎來黑暗。
燦爛耀眼的朝陽,雖也只有短暫的時間,卻迎來更光明的景象,給予人無限希望。
喜歡夕陽但更愛朝陽。
清晨旱溪源頭三角湧,欣賞短暫「水中映日」景象,及溪旁搖曳生姿之芒草葉,造成陽光遮遮掩掩之意境。

平淡無奇的石岡壩,對的時間在對的地點,也可以看到朝陽舞水面的亮眼演出。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微型電動二輪車

  • 實施:11月30日起。
  • 簡稱:微電車。
  • 原名:電動自行車。
  • 現況:估計現領有合格標章的微電車約60萬輛,前使用中的約45萬輛。
  • 法規:最高時速25公里,不含電池最高車重40公斤(或含電池最高60公斤)。
  • 領牌:需準備身分證正本、印章、出廠證明、購買發票、有效期間30日以上的強制險及規費450元(號牌300元、行照150元)。使用中的微電車需在2年內完成領牌。
  • 移工:尚須須檢附雇主同意書(使用中車輛免附)至各公路監理機關辦理微電車實車查核,合格後核發牌照。
  • 牌照:白底黑字,前面2碼英文字母,後5碼阿拉伯數字。
  • 配件:戴合格安全帽。
  • 罰緩:違反規定處新台幣1200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

參考資料

汪淑芬。電動自行車30日起須掛牌 規費450元。中央社。11/18/2022。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11180228.aspx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昆欄樹

最近認識Youtube「臺灣山林復育」頻道,三不五時會看看該頻道發布的影片,學習植物相關知識。某一部介紹大雪山櫟林帶植物影片,一開始老師指出一種稱為「昆欄樹」的植物。一看到該植物,立刻想起將近三年前只望了二眼的植物,趕緊翻出當時拍攝的照片,跟影片中的植物比對,確認該植物為「昆欄樹」。
109年元旦過後跟登山嗜健客夥伴前往鞍馬山東北峰探險,在充滿鐵杉倒木,比人還高的芒草間披荊斬棘尋找前往三角點路徑途中,發現一株果是很特別八角型的植物,而且枝葉感覺特別綠,但說不出有何不同點。特別拍了不少影像,準備回家後查詢。
離開三角點回到小雪山步道往小雪山遊客中心途中,再次發現它的蹤影,也發現看似成熟的果,顯然這種植物在這邊似乎很常見。
回家後便忘了這件事。闊別三年終於知道它的名字。
當時的活動紀錄 昆欄樹出現在6:30與9:49處







昆欄樹屬於昆欄樹科植物,該科只有兩個屬每個屬只有一個種,昆欄樹屬於昆欄樹屬,分布在日本南部與台灣。另一屬為水青樹屬,分布在中國華中地區。所以它在世界上分布地區很狹隘,但是在台灣地區卻非常普遍。
昆欄樹具有一種特殊的假導管,這是一種低等植物的輸送水分器官,出現在松柏類的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輸送水分器官稱為導管。
昆欄樹的花很簡單,加上裸子植物的假導管特徵,因此被認為是原始的植物。後來透過DNA分析得知是很進化的植物,只是不知啥原因退化出裸子植物特徵。這種情形在演化學上偶爾會出現。
昆欄樹最明顯的特徵是葉柄非常長,幾乎跟葉子一樣長,葉形在尖端位置比較寬,而且有些鋸齒狀。
台灣霧林帶最北到陽明山,最南達屏東的里龍山,都可以看到昆欄樹的蹤影,所以它是最典型的霧林帶代表植物。更廣為熟知的霧林帶植物檜木,最南只到鬼湖附近,北部陽明山也沒有。
昆欄樹為孓遺植物,其實霧林帶的植物很多是孓遺物種。冰河時期,平地溫度比平常低20度,很多溫帶植物出現在平地,例如日月潭發現一些高海拔植物花粉,昆欄樹與冷杉以前可以在平地出現。冰河期過後,這些植物開始往高處走,而與原來的族群隔絕,孓遺在台灣山區。孓遺沒有特別的指標,偶而將少見物種特別強調為孓遺物種。
昆欄樹枝條一年長一節,葉子以放射狀叢生。通常這種生長方式的植物,枝條第一節是綠色,其它節會變成褐色,因為不需要光合作用,所以葉綠素會退化。但昆欄樹的枝條會維持綠色,這是它的特徵之一。
昆欄樹果實為八角狀,很類似小八角。它的種子很小,必須要落在苔鮮上才會發芽成長,若落在地面不容易成長。種子要能夠發芽尚需要陽光,且溫度必須高於20度。這是開闊破壞地形的特徵,因此它很明顯是一種先驅植物。
小雪山遊客中心海拔2600公尺,這個區域的代表植物為鐵杉林,但霧林帶的昆欄樹仍會出現在此,因為這是一個過渡帶,且這裡因為地形關係,讓昆欄樹仍可在此生長。
喜歡植物,透過走讀山林觀察,配合文獻查詢與網路資源自我探索學習,也是很好玩的認識植物過程。

參考資料
臺灣山林復育。2022/11/06大雪山櫟林帶生態之旅-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5ZPvue924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晨間地景

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角度,對的心情,平淡無奇的地景,也可以很有型。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山豬窟賞蛇雕

 本週兩天的早上活動都是以騎車為主,早上想換換口味健行,最終還是以騎車為主。不知為何附近以往三天兩頭前往健行的區域,近來被包含政治人物在內之徒包養後,就沒啥意願前往,其他有興趣的地區都要騎車一段距離,最終還是車+走。

二年前好友給了目前主力交通工具老鐵馬,絕大多數之前車子可以騎上的陡坡,也都可以上去,唯一例外的是豐原東陽里直接從果園產業道路,直上新社水井的山豬窟道路。工欲善其事,還是得有適合的雞絲頭,因此這一條路線好久未曾走訪。早上突然有點想看看半路上一株高大的銀杏葉是否轉黃,因此決定走一趟。過了銀杏後,除了練腳力的山豬窟外,尚有幾條路線可選擇,然看過尚未轉身的銀杏後,還是忠於初衷前往山豬窟。豐原東邊帶狀丘陵淺山區域,幾乎全被開墾種植經濟作物,最大宗的是柑橘類,採收季剛展開,果園周邊到處可以看到裝柑橘的籃子,與穿梭在果樹間採果的民眾,平日靜謐的山區此時顯得熱鬧不少。
見到一種特殊的香蕉,跟常見到的香蕉與芭蕉有顯著差異,長在野溪灘地而非果園,可能是野生冒出的,值得後續觀察。
這段路程除了最後一段起碼30%以上長坡外,之前一段更長的路段也是具有挑戰性,使盡吃奶力下仍可緩步前行,但幾乎無暇與心情欣賞旁邊的景物。最後一段陡坡不想弄壞車子與雙腳,因而下車牽行,卻因此發現一株樹葉染上五顏六色的櫸木,加上從頗厚雲層中冒出頭的陽光助陣下,更顯得燦爛奪目,抄傢伙留下它漂亮的身影,意外捕捉急著回家的月亮,跟昨天相比今天圓圓的臉被遮掉更大一塊。若跟以往般直接攻頂,無暇也不會下車取景,另類收穫。
這段陡坡前的住家與後的菇寮,各養了好幾隻兇猛的狗,每次經過這裡總是提心吊膽。特別是陡坡前的這一戶人家,屋前的路段坡度很陡,聽到兇猛狗吠聲,會影響踩踏節奏也擔心真的被咬。今天倒是還好,可能是果農正在採收柑橘,不像以往週邊無人因而放狗嚇人。
某一處柑橘果園週邊架上圍籬,絕大多數的果都安分守己的待在圍籬內,少數幾顆卻掛在外頭,頗為有趣。應該是開花時便已經在圍籬外,果農也沒發現就這麼一路在外頭成長。
在崑山頂休息吃點早餐,繼續沿南坑回家。
一路從南坑產業道路返程途中原本平淡無奇,卻在後半段發現一隻正在搜尋早餐的大冠鷲,趕緊抄另一個傢伙捕捉它的身影。龐大的體型又喜停棲在高高樹上,很容易被發現,但因為通常距道路有段距離,除非很留意地東張西望,否則也不容易發現。

路邊低矮護欄卻也可充當臨時腳架,因而拍了10幾分鐘它搜尋早餐的影像。等待期間順便把早餐吃完。大冠鷲稱為蛇鵰,但從未親眼目睹它叼蛇的畫面,不要說蛇,沒見過它叼過任何獵物。冬天蛇冬眠期間,它吃甚麼?跟其他猛禽般也吃較小鳥類或齧齒類動物嗎?令人好奇。
後來它似乎發現偷窺的傢伙,飛到旁邊另一隱密處,也宣告觀察紀錄任務終止。心滿意足地回家。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院子的食用薑花

 昨天一群歐巴到表哥家參觀,讚美聲想必不絕於耳。沒錯他家院子確實打理不錯,少掉車庫空間,院子更完整。回頭看看自己的院子也不惶多讓,不同喜好與考量,同樣是種滿植摘的院子會有不同的景象。院子的鐵捲門與小門都打開,院子的重點區域僅若影若現,走進來才會有感覺,這就是一個隱士的基本思維:低調!例如,很少人會將食用薑當成院子植物,更遑論欣賞它開花!

早上幫院子植物澆水過程,很驚喜發現隨意種植的食用薑竟然開花!6年前無意間在三義發現食用薑會開花,不久在南坑產業道路旁發現一處薑園,再次見識到食用薑花。因經常由該產業道路騎車到新社,因而與薑園主人熟識,收成時送自己一些薑。今天發現開花的薑便是當時帶回,久放後長出葉芽將之隨意種植的結果。當時還希望有機會可以在自己院子看到食用薑開花,今天終於成真。


DAY+0









DAY+1


DAY+2



DA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