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8
小麥全部抽穗,進入另一個階段。
10天是一個甚麼概念?
人一生若可活80歲,10天是一生的1/2920,大約是三千分之一!也可以是綠繡眼雛鳥破殼到離巢大約的時間!也是號稱史上最長年假的天數!
總是有這種現象,可以自由應用或是必須遵守的很長天數前,總是會想該如何充分度過,讓這段期間不要白白浪費或可以安心度過。該期間開始之際,確實感覺這段期間將會很長,而且也開始既定的項目。然時間似乎無聲無息地在指縫間流失,一回神竟然已經過了大半,甚至接近尾聲。預計要完成的事情通常比預期的少很多,例如寒暑假期間;或苦悶、痛苦或無聊等沒有預期的多,例如染疫自我隔離期間。
10天年假推進到最後一天,對於賦閒人口而言,假不假期沒有太大意義,誠如年節期間兩位鄰居對話內容,甲鄰居:「退休了,一年365天都是放假」。確實沒錯,既然天天都放假,那就沒有假期與工作日的差別!乙鄰居接續話語:「對啊!就把這個年假讓給上班族」,言下之意這個假期就不出門啦,讓給上班族利用這個年假從事平常喜歡的休閒娛樂,這就是重點所在!過著隱士生活多時,對於身邊有陌生人會覺得不自在,衍生出在戶外從事喜歡的活動時,不希望有人也在周遭活動,因而這個年假皆禁足在家,不想外出跟他人湊熱鬧。還好昨天藉由志工執勤機會,騎了30幾公里自行車,且因為冷冽的寒流天清晨,騎車的人寥寥無幾,可以較自在騎乘。
長假開始前,給自己應付這個無聊長假的功課是將之前整理的片段自行車資料,整合成一個完整的著作。年假最後一天檢視結果,一如以往有動手但離完成尚遠,賦閒人口何必那麼認真,可以平平安安度過這段期間就好了,至於所立下的心願是否完成,就不要那麼在意了,反正已經自我認定是「常立志的小人了」!
阿姆斯特丹啟用可以容納7千輛自行車的水下停車場,以舒緩長期停車位不足的問題。真是令人好奇的城市,竟然出現其他城市難以想像的自行車位不足問題。據2021年的監測資料,阿姆斯特丹估計有高達90萬輛自行車,每天上路的自行車達62.5萬輛。為了舒緩這個問題,興起建造水下停車空間的想法。
據此停車場興建的專案經理Pieter Visser所言,這個停車空間位於水下與中央車站中間,興建有相當的困難度,耗資5千萬歐元歷時12年才得以完成。這個停車場除了有7千個停車位外,也設置共享自行車租借處,可以直接上下中央車站。停車場內有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也提供維修服務,是一個很漂亮又便民的停車場。
旁邊另一個河畔停車場也將於2月啟用,兩個停車場合計提供1萬1千個停車空間。
從2019年開始興建,縮時攝影紀錄全過程。
參考資料kobo新書介紹一本名為《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英文譯本的書名為《I May Be Wrong And Other Wisdoms from Life as a Forest Monk》,兩者的差異在此不贅述。
為了不對行經的車輛造成干擾,行道樹通常修建成高瘦型。
豐原葫蘆墩文化中心前的圓環東路中間分隔島,以印度紫檀為行道樹。即將迎接生命中另一個循環開始前,已經將前一循環中殫精竭慮,製造維生所需養分的葉子退去。枝頭上仍掛滿負有傳宗接代使命的果實。
行經這個路段,被這有型的景象吸引,幫它留下身影。
週六除夕,取消常態定點垃圾收集,但仍有沿街收集。週日春節原本就停收垃圾。
週一初二仍屬年假,沒有常態沿街收集垃圾,改為時間較短的定點收集。定點的時間由平常的1.5~2小時壓縮為40分鐘。
離家最近的收集點時間開始後20分鐘出門,估計可以避開人潮。推估一開始最多人,且比往常一樣跨過例假日多點時間,垃圾量不至於太多,晚20分鐘出門似乎是個合理的估計。
然抵達時,人龍已經繞超過400公尺的運動公園半圈,且每個人雙手都是提好提滿,真是大出意料之外!處理好垃圾離開時,已近定點時間尾聲,人龍僅稍稍縮小。
找出合理的解釋原因。過年期間豐盛佳餚很多是採取外購或外送,出現比平常多的容器類垃圾。時間壓縮,家家戶戶同時間出門倒垃圾,因此出現這番景象。
慶幸的是所有人都守規矩地排隊,使得人龍雖長,但緩慢移動中不需耗費太久時間。感激辛苦的清潔隊員,大過年仍要出勤讓家家戶戶可以圓滿善後工作。
午餐期間跟兒子閒聊,談到今年似乎不少連假,剛開始的春節連假高達10天是極致。也建議等孫女打疫苗,較放心跟外界接觸時,假日可以多帶她到外頭走走。
他接續這個話題談到打算9或10月帶她到日本東京或大阪等都會區走走,距離近風土民情較為類似。
既然聊到這個話題,便以自己生平第一次出國的體驗,聊聊出國除了欣賞異國風土民情外,可以有那些收穫。
頭一次出國是1989年8月,準備進入研究所的前夕,地點是瑞士,目的是陪3位全無出國經驗也無外語能力,年長自己一些歲數的大哥,參加設備教育訓練,擔任翻譯與陪同工作。出錢的公司負擔旅費,但沒有報酬,收穫是到旅遊勝地待了2星期。
雖時隔近35年,但當時除欣賞美景與風土民情外,幾個額外的收穫至今仍印象深刻。
1. 台灣那個時期寶特瓶裝飲料大行其道,比玻璃瓶輕又不怕摔破,且用完即丟更是便利。抵達瑞士當天為假日,在出錢公司的建議下,帶幾位大哥到著名的萊茵瀑布(Rheinfall)旅遊。旅遊途中發現飲料皆為玻璃瓶裝形式,當時很納悶號稱比台灣進步的瑞士,為何仍使用玻璃瓶,殊不知這是環保且進步的作為。
2. 某次瑞士公司接待人員接送我們往返旅館與公司途中,在某個號誌燈前暫停時,將引擎熄火。不久可以通行時,再度發動引擎駛離,很好奇詢問為何有此動作。他告知判斷需等候一些時間,因此將引擎關掉。當時覺得這個動作很麻煩,殊不知這也是降低空氣汙染的好習慣。台灣不是幾年前便推行,怠速時間不要超過30秒嗎?
3. 瑞士的美景舉世為名,2個星期中確實感受到特殊的美景,例如印象深刻的冰河景象。回到台灣,搭車回到中部住家途中,想到不只國外的月亮圓,台灣的月亮也不遑多讓。從行經高速公路的巴士窗戶望向外頭,再熟悉不過的景象,卻也感受到從未發現的美,原來台灣這麼美。而且不管怎麼說,跟自己同文同宗有相同生活習慣的人相處,就是有說不出的自在感。所以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
4. 在瑞士期間已屬夏末,晚上可以感受到涼意。某次該公司接待人員晚上招待我們到類似鄉村俱樂部的半戶外場所,體驗很受當地民眾歡迎的社交活動。不熟悉當地的氣候,穿太薄衣服感覺涼意,但未跟招待者提起,直到回到旅館途中才告知。他對於自己未當場告知這件事情,顯得非常不悅,以近乎指責的語氣說明爾後,類似的事情一定要當場告知。這又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東方人認為不要太麻煩別人,忍一下就好。西方人則是認為有任何想法與問題都要開誠佈公,這種行為反而是不禮貌,且讓主人怠慢客人。
到異國他鄉晃一圈,若有心,便可以有很多的體驗與感受。假設自己當時是出國考察,作為未來台灣發展的借鏡,這就是很好的收穫。
因此鼓勵他多到其他國家旅行,肯定對於未來人生路會有很多助益。
很遺憾數年前因為其他家人的牽絆,未曾出遠門,去年甚至晚上幾乎沒有出門過。現況是只能透過影片或其他方式,聊勝於無地認識世界各地的風土頻情。老話一句,只要有心,虛擬旅遊不見得比實際旅遊收穫少。
前兩天觀看國家地理【世界極致鐵道之旅】(World’s Greatest Train Journeys from Above)節目,介紹瑞士著名冰川列車(Glacier-Express),真是旅遊的極致,有生之年若能體驗一趟,真不知該有多好,也很羨慕瑞士當地人,可以如此親近極致美景。
節目名稱的台灣譯名,似乎沒完全點出該節目英文名稱的(from Above)的特點。
一小時節目涵蓋服務提供者、旅遊者、鐵道維護者、與鳥瞰等視角,可以全方位體驗該列車的特點與所經之地的美景。單單從旅遊者的視角,無法有這麼多體驗。除非旅遊者旅遊前或後,也加入其他視角行程,或是欣賞類似影片。
身居陋室,透過螢幕虛擬遨遊該旅行1小時,雖有隔靴搔癢之感,卻也有不少的感官享受與心靈體驗。
國四延伸道路通車後首度造訪公老坪山區,途經中坑產業道路,上頭橫跨銜接1與2號隧道的高架道路,距離大約只有短短數百公尺。
不同於溫帶地區,樹木秋天落葉過冬春天萌發新葉,台灣的樹木很多是這個季節落葉旋即萌發新葉。
落葉很美,有一種已經打完美好仗的暮年感覺。退去製造養分的葉綠素,讓其他色彩更亮麗的色素現身,留下最後一抹亮麗的身影,簡直是美好人生的縮影。而且不只落花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葉假以時日也會化為護樹的腐植層。
新長出的葉子或芽苞也很美,有一種無窮可能與未來的赤子感覺。即將師法打過美好仗的前輩,接棒製造生存與生長所需的養分。
在一株樹上同時出現新舊葉是台灣植物常見的景象,但鮮少留意。在大肚山邊陲的場域擔任志工,午間休息期間於周邊漫步,見到一株個頭不高的樟樹,上頭剛好出現這一幅景象,好美,有一種傳承的感覺。
以兒子做的一張合成照給剛過的一年做總結,這張合成照由三張各相距30年(一個世代)的時光:老爸抱襁褓中的自己;自己抱襁褓中的兒子;兒子抱襁褓中的女兒。給這張照片的標題是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