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o 99元特價書《富有的祕訣:我對金錢必做的10件事》,這是個夠吸引力的標題,未看內文前從目錄得知作者的10大祕訣,大概不脫一般理財看法的巢臼。請谷歌大神翻譯本書原文書名為《金錢的十誡:在新經濟中生存和繁榮》(The 10 Commandments of Money: Survive and Thrive in the New Economy),台灣譯名肯定比英文直譯有賣點!同意地請谷歌大神將中文書名翻譯為英文,得到《The Secret to Wealth: 10 Things I Must Do About Money》,老實說是有一些出入。
作者提出富有的10個祕訣:
- 用50/30/20規劃財務;
- 創造出財務彈性:可善用「現金+信貸」
- 最好的還債順序:優先償還不良債務
- 合理的風險觀念:分散、分散,再分散
- 買房獲利不賠錢:用「房貸+保值」取得最大利益
- 安然退休這樣做:「時間+退休金帳戶+投資」三管齊下
- 別讓學貸壓垮你:借錢前,先思考「畢業後還款的月付額」
- 保險要買也要省:錢要花在刀口上!10個關鍵幫你保全人生
- 伴侶要「談錢」:一起累積財富才容易
- 遠離各種商業詐騙:當個謹慎的消費者
「富有」不是人聲這個階段所關注的課題,章節標題大概已經點出其內容當然也就沒太大興趣看內文,而且理財或財務自主的關鍵是紀律,任何方法都好,說再多看再多都沒用,最重要的是起而行且持之以恆。年輕收入穩定階段,傻傻地每年固定繳巨額儲蓄險,二十年後每年的生存保險金,可以過基本生活,這就是紀律。
每個人對於「富有」肯定有不同的定義,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定義。當然對於「富有」有自己的定義,但也同意絕大多數人對於「富有」是金錢不率匱乏的看法。時光拉回二十年前,這個肯定是自己主要的定義。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定義的「富有」,即便這個「富有」是抄自公認為很富有的郭董或張董的定義,或是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卻堅定行仁信念」的富有都好。
有了定義,再來談當下的生活是否符合自己定義的「富有」,才是正途。
人很多的困擾來自於跟他人比較,這個比較通常是符合一般人認定的標準,有錢,有閒,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等。
昨天遇到一位好友,閒談之間聊到她夫妻倆年節到國外旅遊,一起搭接駁車的同團夫妻,非常有錢早早退休,整天就是到處旅遊,過著優渥悠閒的生活。那位先生曾在鴻海集團服務,身居要職,後來被上市公司挖角也是身居高位,當然是名利雙收。功成名就後見好就收早早享受人生,言下之意羨慕死了!
不久前也是跟她閒聊,她也提到很羨慕一位自己也認識的同行,原本在台灣只是小本經營,後來轉戰越南,生意興隆鴻圖大展,賺了非常多錢,聽說每年光利息就有2千多萬。
她所提到的對象確實是很有錢,也過著令很多人羨慕的生活。以這些人為標準,容易落入比不上人家而自卑的感覺,或想方設法過那種令自己羨慕的生活。
老實說自己不怎麼羨慕,因為自己現在滿意的生活,不太需要用到錢。即便有很多錢,到頭來也是變成留給後代的遺產罷了!可繼承一大筆遺產當然很棒,不過後代已經有不錯的工作與收入,沒有遺產也沒太大差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