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大豆蛋白質探究

 近期花不少時間探索植物蛋白。只要稍微留意身體健康者,大概都知道黃豆富含植物蛋白質,但到底多高,其他蛋白質來源的比較為何,大概就不太了解。

大豆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衛福部於109年衛生福利部新聞[1]談到,每餐一掌心的「豆魚蛋肉」,可以滿足不同族群所需的蛋白質與其它營養。豆、魚、蛋、肉的順序或許是便於記憶,不過葷素食者皆可食用豆類,其餘三類僅適合葷食者,卻也可以視為攝取蛋白質的優先順序。

依據食用與成分,豆類可分為四種:

  • 高蛋白質豆: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豆類,例如黑豆、黃豆、毛豆等大豆類。
  • 高澱粉豆類:澱粉含量比蛋白質高很多的豆類,包含紅豆、花豆、綠豆、皇帝豆等。
  • 高油脂豆:富含油脂的豆類,例如花生與夏威夷豆等。
  • 食用蔬菜豆:常當成蔬菜烹飪的豆類,例如荷蘭豆、長豆、四季豆、敏豆等。

查詢衛服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2],每100g「豆魚蛋肉」的熱量與粗蛋白:

  • 黃豆:熱量 389卡,粗蛋白 35.6g
  • 黑豆:熱量 385卡,粗蛋白 36g
  • 虱目魚:熱量 200卡,粗蛋白 21.8g
  • 白殼雞蛋:熱量 139卡,粗蛋白 12.9g
  • 肉雞:熱量 248卡,粗蛋白 16.1g
  • 豬後腿瘦肉:熱量 120卡,粗蛋白 21.1g

同等重量的食材,大豆確實提供最多的蛋白質。

不過一般人鮮少直接吃黃豆,而是吃豆漿、豆腐或其他豆製品。

100g豆腐蛋白質大約5g,北陽路豆腐店購買一塊豆腐為400g,大約提供20g蛋白質。平常切成8等分,每餐吃2等份,提供5g的蛋白質。

過與不及都不好,吃太多豆製品也有其不妥之處,均衡飲食是最佳的策略。若非素食者,上述蛋白質來源的食物,應該均衡適量食用。

黃豆雖富含蛋白質,卻不可以偏食。毒理學家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經典毒物格言,萬物皆有毒,唯有劑量使其消失,也適用於黃豆。毒理學家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經典毒物格言,萬物皆有毒,唯有劑量可解(All things are poison, and nothing is without poison; the dosage alone makes it so a thing is not a poison)或毒性源自劑量(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劍及履及,抽空前往附近食材行,花40元購買600g加拿大進口大豆,上頭標註非基因改造,提供大約213.6g蛋白質。至於如何食用,稍後再研究。

參考資料

  1. https://www.mohw.gov.tw/cp-4627-55648-1.html
  2. 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