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自行車在歐洲誕生將近一個世紀後出現在台灣街頭,又過了近一個世紀的演進,台灣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自行車製造王國。台灣的自行車重鎮在中部,所以是王國中的小王國。
台中地區得天獨厚三條舊鐵道改建的鐵馬道:東豐、后豐、與潭雅神綠園道。民眾不論平日以自行車代步或假日騎自行車休閒運動,這三條綠園道都是優質選項。
中部科學園區在台中有兩個基地,分別為后里與台中園區。
台中三條鐵馬綠園道中的兩條可以銜接中科的台中兩個園區。潭雅神綠園道大雅端終點與台中園區銜接,后豐鐵馬道后里端與后里七星園區接壤。這樣子的安排對於欲前往園區就業或辦事的民眾,多了一項交通上的選項。
產業園區交通尖峰期是熱點,飽受塞車之苦者會尋求替代方案。既健康、省錢又便利的自行車,逐漸成為民眾的選項。相關單位為了擴大這個選項增加誘因,也廣設專用自行車道,逐漸形成正向循環。
2015年智慧運輸系統年會之後,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移動即服務"一詞逐漸廣為人知,MaaS聯盟也在稍後成立。
這是一種伴隨資通訊科技進步,共享經濟的興起,以及全球對於資源使用的改變與對於地球永續的覺醒,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移動或交通服務型態。
它將移動視為一種服務,需要移動服務的民眾,不需要自己擁有移動所需要的工具,例如自行車,汽車,與機車等等,而是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很方便地透過適當的管道取得該服務。
在台灣最廣為人知的MaaS非uBike莫屬,這是總部位於中科的巨大機械所提供的服務之一。
自行車是筆者當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除了自有的老鐵馬外,uBike 更是距離較遠區域的短途代步工具。例如搭火車到台中火車站,騎uBike到不遠處的公共資訊圖書館就是例子。
沿著中科台中園區地標道路中科路旁自行車道,往大肚山方向前進。
在某一個位置可以看到具代表性畫面,流動.連結地標在前景中間,左右後方分別佇立台灣之光Logo,一個是巨大機械另一是台灣積體電路,很特別的畫面。
台灣自行車產業推手之一的最新總部位於中科園區中科路的最末端。且為讓民眾更了解自行車的發展歷史與文化,在旁邊成立自行車文化探索館。
科學園區是一個理性的高科技聚落,博物館相對是感性的場域,館內設施與陳列品或許理性卻以感性的手法呈現。有感性的襯托更能彰顯理性的價值。
中科路不僅是日常通行的道路,也是假日騎士上大肚山的主要路線之一,往上銜接松鼠坡抵都會公園,享受淋漓盡致的快感兼俯視台中都會區美景。不遠處的老外林道則是著名的越野車場地。
2018年聯合國訂定每年6月3日為「世界自行車日」。對於自行車界而言,台灣與台中市個熟悉的地理位置,因此今年的活動移師到台中舉行。活動內容以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為起點,沿著東豐鐵馬道銜接后豐鐵馬道,終點在后里馬場舉行「自行車嘉年華」。
當天自己也剛好到自行車文化探索館值勤,沒有辦法參加當天的活動。換個方式從鐵路綠空廊道北端起點處,銜接潭雅神綠園道前往探索館執勤,差不多也是20公里。就台中幾條著名的自行車園道而言,自己的路線恰好與活動路線互補。
中科兩個園區剛好與兩條鐵馬道接壤,園區內也可以租借uBike。再進一步延伸,若有人想以樂活方式往返中科兩個園區,可以將自己於世界自行車日的路線,再補上一段后豐鐵馬道,就可全程不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利用專用自行車道無縫接軌。
相較於台灣另兩個科學園區,不論是到中科就業或辦事的民眾,更可以感受到濃濃的自行車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