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遊隼交尾

繼前幾天欣賞遊隼風采,大年初三再度目睹兩個驚喜畫面。
從小年夜開始,忙春節的大小事,天氣變差,也不想跟其他人湊熱鬧,除了必要行程,都蝸居在家,沒想到開春初遊就有驚喜。
上次發現遊隼的位置,是一大片峭壁,遊隼標準棲息地。
若不是上次意外發現它們的存在,在寬廣溪面對岸的峭壁上,絕不可發現停棲的身影。
今天從另一個位置接近溪岸,希望有機會可再度目睹身影,但沒抱太大期望。
抵達岸邊,花些時間搜尋峭壁週邊,不久發現它的身影,也看到一隻落單的鸕鶿,在附近飛翔。
追蹤它飛翔的身影,雖然不容易,卻是唯一可以得知其落腳處的方法。它若靜止停棲在樹上或峭壁間,發現它的蹤影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它一旦落腳,就可以好整以暇地拍攝它的身影。
今天的位置恰好可以跟它正對面,而非上次的側身,而且陽光也比上次好,因此可取得還可以的畫面。
拍夠靜態影像後,切換為錄影模式,希望可以捕捉它起飛的身影。
剛剛取靜態畫面,便發現它的尾巴出現一個奇怪的動作,上下擺動,彷彿是在招手般。
拍攝影片過程又看到這個動作,緊接著壓低身軀,似乎準備飛離棲息的樹幹,但又沒後續連鎖行為。
剛剛發現另一隻遊隼,從剛發現的兩個行為,發現似乎正在為某個行為做準備,只是心想有這麼狗屎運嗎?
念頭剛閃過,另一隻遊隼飛進鏡頭視野內,停在壓低身子的遊隼背上,旋即出現熟悉的行為,大約持續四、五下,完事後迅速飛離。
真是太幸運了,可以親眼目睹生物間最快樂的事情,而且剛好位於正面。
結束錄影模式,憂喜參半,非常興奮可以目睹且取得畫面,擔憂距離太遠,畫面品質不能看。
不論影片品質如何,能目睹生物間大事,特別是號稱地球上最快生物的行為,就很滿足了。
追逐遊隼身影期間,落單的鸕鶿兩次飛到鄰近,遊隼都迎面將之擊落,鸕鶿兩次都落入溪水中,第二次甚至可清楚聽到遊隼拍打鸕鶿的聲音。
曾經在國家地理頻道看到一隻正在峭壁上育雛的遊隼,擊退一條潛伏靠近鳥巢的蛇,飛行中捕捉一隻斑鳩,以及將一隻飛過巢穴附近,體型比它大好幾倍的鵜鶘,擊落掉入海面。
今天可以親眼目睹遊隼這種大無畏的勇氣,攻擊身軀也是它好幾倍的鸕鶿。這隻鸕鶿真是倒楣,不知為何原因沒跟附近棲息的大群鸕鶿在一起。只是經過遊隼的棲息地週邊,沒有任何惡意的舉止,卻被擊落兩次!
第一次沒看清楚遊隼攻擊鸕鶿過程,只知道鸕鶿飛過,遊隼也跟著起飛。據了解鸕鶿不是遊隼的菜,壓根兒沒想到會發生攻擊事件。速度實在太快,還沒看清楚,鸕鶿就落水。
有了一次經驗,當鸕鶿身影再次出現時,目光緊盯著遊隼身影。果然遊隼逐漸逼近鸕鶿,突然間遊隼往上飛,並向後轉身,然後往鸕鶿飛行路線前方一段距離俯衝,恰好在鸕鶿的正前方攔截到它,並發出一聲巨響,鸕鶿瞬間又落水,遊隼旋即轉身飛回停棲的樹幹。這次的撞擊,鸕鶿即便沒受傷也會暈頭轉向。
果然是空中獵捕高手,不僅攔截速度快,而且會估算獵物,或可能威脅來源的飛行路線。
整個過程太快了,根本來不及拿起相機。
上次看到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也沒拍到撞擊的畫面,只有鸕鶿在空中飛,遊隼俯衝,以及鸕鶿落水的畫面。
遊隼的這個行為表明,它們的巢穴就在旁邊。這兩次觀察過程,都目睹到兩隻遊隼交尾畫面。想必愛巢以經築好,正努力於繁衍下一代的任務。
蛋應該尚未出現。
又觀察一會兒,似乎發現它們可能的築巢位置,那個地方根本無法靠近。
根據所獲得的資料,遊隼的育雛期大約在三到六月之間,時間剛剛好。
拍足夠畫面後離去,該準備觀察器材的時候了。
媒體也剛好報導一對遊隼在新北番仔澳酋長岩現蹤,賞鳥人士捕捉到交尾的精彩畫面。
之前跟伯安走訪劍龍稜與基隆山,曾在附近用餐,對於酋長岩印象深刻。
這篇報導也出現一張一堆人架起大砲,正在拍攝與觀賞的畫面。
這處育雛預定地,不知道是否也有人發現?曾跟附近農田主人聊天,得知有幾位愛鳥人士也會在附近出沒,盡量保持低調,人越少越有機會觀賞到精彩畫面。
回家後緊張兮兮地查看拍攝的影像,身價二萬元的工具,可以取得這種品質的影像,可以接受了。
真是太興奮了,第一次親眼目睹鳥類交尾,而且還可以錄到完整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