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沙地上出現一些漏斗狀沙坑,洞口直徑只有二到三公分,似乎有螞蟻在裏頭,立刻想到在金敏子山看到類似沙坑,好友稱這是沙豬捕捉螞蟻的陷阱。
台灣稱為沙豬的蟻獅,中國稱為沙牛。蟻獅是蛟蜻蛉(蟻蛉)的幼蟲,頭部具鉗狀大顎,會在沙土中挖掘漏斗狀的沙坑,並潛藏在沙坑底部。若有螞蟻等小型昆蟲經過且掉落。因沙土鬆散,讓這些生物無著力點爬出沙坑,而且這個動作會讓蟻獅知道獵物上門。
根據昆蟲專家Gaga老師的說法,雖然常見蟻獅在沙地上挖掘的沙洞,但要看到廬山真面目卻不容易。
刻意停留觀察小洞內螞蟻的行為,這麼淺的漏斗狀沙洞,螞蟻爬不出來嗎?觀察一陣子,絕大多數的螞蟻都爬不出來,還真是神奇。
很奇怪大部分的沙洞裡頭都有數量不等的螞蟻,卻不見蟻獅吃掉這些獵物。特別撥動其中一兩個沙坑,沒發現蟻獅的蹤影,雖然它的個頭不到一公分,若存在依然可以辨識,顯然造坑者不在坑內。
那會在那裏?
極大可能是位於在沙坑週圍留下足跡的鳥禽肚子內!根據足跡尺寸,可能是班鳩之類的鳥禽。
也發現沙坑旁邊有一個螞蟻地下巢穴,洞穴口有一些活動的螞蟻。
看到這幅景象,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下的景象可改為想到「蟻獅捕蟻,斑鳩在後」,當然斑鳩只是獵捕者的代稱。
這裡是自己欣賞鳥禽的樂園,很驚喜見到鳥類的聰明覓食行為。
時間不足無法繼續觀察,肯定還有漏網之魚,這陣子多過來這裡,應該有機會見到蟻獅的真面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