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幸福vs快樂

大清早在郊區健行步道待兩個小時,淋漓盡致地滿足活動筋骨帶來的快感,與周邊生態帶給的愉悅感,能在台灣過這樣的生活感覺很幸福。
飢腸轆轆地離開,前往喜愛的素食麵店,享受一碗熱騰騰湯麵,感覺非常快樂。於內心感受清晨活動與飽餐帶來的幸福感,騎著車子返家。
最近對於幸福與快樂這兩個概念感興趣,也很想知道兩者的異同,查詢相關資料與chatGPT。
Cambridge Dictionary對於happy與happiness的解釋:
happy: feeling, showing, or causing pleasure or satisfaction
happiness: the feeling of being happy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對於happy與happiness的解釋:
happy: feeling or showing pleasure; pleased.
happiness: the state of feeling or showing pleasure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的解釋:
快樂:愉悅歡樂
幸福:生活、境遇圓滿愉快
快樂通常來自於外部的刺激或環境因素,如物質享受、社交活動或短期成就。吃美食、與朋友相聚、得到禮物等,會事件或活動讓人感到快樂,這是一種即時的感受,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退,例如吃美食帶來的快樂餐後不會持續。換言之快樂較淺層次,是一種即時的愉悅感受,往往是一種生理或心理的反應。
幸福常來自於內心的滿足感和內在的成就感,是一種更持久、更深層次的狀態,例如吃美食當下帶來快樂,但享受美食後的幸福感會持續。它往往涉及人生的整體滿足感,與個人的價值觀、目標、和生活意義緊密相關。幸福感通常是累積的,並且隨著時間的延續而存在。
幸福與快樂緊密關聯,幸福往往是一種更加持久和深層的狀態,而快樂則是瞬間的情感體驗。快樂可以是幸福的一部分,但幸福包含了更多的內在價值、長期目標以及人生的整體滿足感。
幸福快樂的生活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但很多時候人總無法事事如意。
有不快樂的的幸福嗎?有的,人可能感受內心滿足和人生意義,但短期內卻經歷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情感。這樣的情況通常發生在某些具有深遠意義的經歷中,雖然過程痛苦或困難,但最終帶來更大的滿足或成就感。
例如,為人父母在養育孩子過程,特別是新生兒階段,經歷過極大壓力、疲憊和不快樂的感受。深夜哄睡、處理孩子的哭鬧、以及兼顧工作的壓力,都可能讓父母感到疲憊不堪甚至短期內不快樂。然而,看到孩子成長、陪伴孩子度過重要的人生階段,卻帶來深層次的幸福感和人生意義。
不快樂的幸福通常涉及更深層次的意義感和人生滿足感,儘管在過程中可能缺乏短期快樂。這個情況強調幸福與快樂之間的差異,說明幸福不僅僅是積累快樂,更是對人生整體意義的追求與體驗。
有沒有可能存在某些時刻內心感受到快樂或愉悅,但從長遠來看,他們的生活缺乏深層次的滿足感或整體意義,導致他們內心感到不幸福,換言之過著快樂但不幸福的生活?
這是有可能的,例如有些人可能經常追求即時的快樂,比如參加派對、購物、飲酒或其他消遣活動。這些活動確實能帶來瞬間的快樂和愉悅感,但如果這些人沒有更深層次的生活目標或意義,內心可能會感到空虛和不幸福。這種生活快樂是短暫的,而長期感受到不幸福。
此外,人可能擁有收入豐厚的工作,能夠享受帶來快樂的優渥物質生活。若這份工作並不符合他的興趣、價值觀,或職業生涯中缺乏成就感和意義感,此人儘管表面上生活看似快樂,,內心可能感到不幸福。
快樂是瞬間的情感反應,而幸福則涉及更持久和深層次的生活滿足感。如果一個人只追求短期快樂,忽視生活的整體意義和滿足感,可能會感受到快樂但不幸福的生活狀態。
不快樂又不幸福是怎樣的人生!人若持續處於負面情緒和生活狀態中,既缺乏即時的快樂,也感受不到深層次的幸福感,就會落入這個境界。
例如,患有抑鬱症的人經常感到持續的悲傷、空虛和無助感。不僅缺乏快樂的情感反應,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還會對生活的整體意義感到迷失,感受不到幸福。有些人可能面臨經濟困難、失業、重大疾病或生活中其他嚴重的壓力源,這些壓力讓他們感到持續的不快樂。這些困難也可能讓他們感到生活缺乏意義和希望,導致他們感受不到幸福。
人若在工作中遭遇持續的壓力、不公正待遇、或職場霸凌,這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快樂。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並且無法從工作中找到任何意義或成就感,那麼可能會覺得整體生活也缺乏幸福感。
在持續充滿衝突、控制或虐待的關係中,人可能既感受不到快樂,也無法從中獲得任何幸福感。
這種情況是最令人痛苦的,既無法享受短期的快樂,也缺乏長期的幸福感。
幸福與快樂都是一種內心感受,若能夠自我調整心態,處在人間煉獄,例如戰火不斷的中東地區,也可以快樂與有幸福感。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梨花聯想

早上騎車到后里,從牛稠坑往石岡方向騎行。沿途零星可見到一些經濟作物,包含柑橘與高接梨。柑橘離成熟採收尚有一段時間,高接梨則已經進入產季。
經過一處高接梨園,很訝異不是此時應當見到的套上保護袋典型模樣,而是出現零星花朵。好奇停下車查探,詳細查看花枝與花朵週邊,這些梨花不是嫁接而是梨樹本身長出的。很奇特的觀察,台灣原生的鳥梨此刻果也接近可採收階段,這些扮演代理孕母的梨樹,為何此刻才開花?


沒特別查看這些開花的梨樹,有沒有高接梨已經採收的跡象,依據果園維護的狀況,這些梨樹今年應該有嫁接花苞,是否颱風來臨前,果農趕緊採收?
媒體在7月27日凱米颱風過後報導一則相關新聞,台中后里地區高接梨農損嚴重,相關單位前往勘查災情。所以颱風確實造成損害,今天距離報導日期已過半個月,若受颱風破壞,早已經處理完畢。另外得到兩個重要資訊,后里地區種植的品種是寶島甘露梨。其次嫁接期間為12/25到1/1之間,生長期約210至220天。
高接梨是一種代理孕母的概念,梨樹扮演孕母的角色。果農從韓國、日本或中國等較高緯度地區拿回花苞,嫁接在孕母身上,讓其開花結果。因為是嫁接花苞而非枝條,所以果實採收後,來年仍然需要嫁接花苞。
十幾年前曾經發生兩則催芽劑致人於死的新聞。一則是2011年信義鄉兩對夫妻不名原因離奇暴斃,一個多月後一名造成死亡意外者坦承,是在米酒中滴入葡萄催芽劑(2-氯乙醇)造成的意外。另一則是2008年彰化一名婦人,誤觸催芽劑氯乙醇不幸死亡。這種含有劇毒的催芽劑早期普遍使用在果樹嫁接與催芽,之後農政單位鼓勵果農使用幾乎無毒性的其他催芽劑,不知目前是否已經全面使用。
不論如何高接梨嫁接花苞,總需要催芽或促使癒合的藥劑,外來化學物質存在風險。知道這些事情後就不太吃高接梨。
看到梨樹開花,心生有趣的聯想。
梨樹代理孕母期間,果農細心呵護,三不五時施肥補充營養,割除週邊雜草避免干擾,好長出壯碩甜度又高的果,好賣得好價錢。
人類代理孕母期間,生母細心呵護,三不五時補充各種營養,提供安逸環境避免干擾,好長出健康又漂亮的寶寶,享為人母喜悅。
梨樹於果離枝後,即便季節不對也趕緊長出花,抓緊身上尚有殘存養分時機,看看有沒有機會長出自己的後代。
代理孕母分娩後,生理週期啟動繼續每月排卵,抓緊身上尚有殘存養分時機,看看有沒有機會長出自己的後代。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登山求生

「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攀登具挑戰性的南二段百岳行程,需要有相當經驗登山。
據媒體報導三位有相當登山經驗的壯年登山者,在強烈颱風凱米侵台前開始南二段行程,中途遇上颱風,最終疊在一起命喪於距山屋半小時路程之處,真是令人遺憾的結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體力耗盡,又遇上失溫,只好在沒有適當遮蔽物下,就地懷抱取暖。颱風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全身濕冷下即便互相取暖也撐不久。這些有經驗的登山客,理當攜帶導航設備,知道山屋就在不遠之處。即便沒有導航設備,憑經驗與地形地物,應該也可以判斷大概內容。可能原因是其中一人,完全無法行動,其它人也無法讓其移動,只好就地避難。
法醫高大成接受TVBS訪問時提到,登山333原則:
連續3週沒進食;
連續3天沒喝水;
連續失溫3小時。
體溫低於32度很危險,低於28度沒命。
他也說,冬天登山比較少人死,春夏秋居多。除冬天到山域活動人少外,因為春夏秋會下雨,身體濕散溫很快,而且高山溫地低,體溫很快會低到28度。
澳洲步道健行組織提供兩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求生原則,第一個類似台灣的333原則,多了一個3。
缺氧或在冰水中3分鐘;
在沒有庇護所的惡劣環境3小時;
3天沒飲水(若在惡劣環境中有庇護所);
3週沒食物(若有庇護所與飲水)。
其次是落入求生境地之際,首要之務是保持冷靜,並立即盤點求生優先順序,下列為可以參考的七個求生順序:
正向的心理態度:保持樂觀正向態度,穩定情緒以便釐清與著手求生要務。
急救:處理可能威脅生命的傷害,例如流血或骨折。
庇護所:搭建或尋找可以保護身軀與保持體力的庇護所。
飲水:尋找並確保取得可飲用的水源,是求生的要務之一,以避免脫水風險。
保暖:保持身軀乾燥與暖活,避免失溫風險。取火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可用以乾燥衣物,也可做為求援信號。
求救信號:處理好上述求生基本項目後,設法創建求援信號,例如生火、濃煙、或任何可以容易被發現的信號。
食物:求生期間可長可短,關照上述項目後,可以試著尋找長期求生所需的食物來源。
https://www.trailhiking.com.au/safety/survival-rule-of-threes-and-survival-prior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