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部落格容量與分享方式

 最近想到將部落格作為第二人生紀錄的平台,因而想到Google Blogger會不會跟其他服務般,實行討厭的「養套殺」手法,被嚇了一次後對應這些怪獸的方法無它小心罷了!之前參加RAISE訓練,聽到其他受訓者談到Google給各大學的硬碟空間無限大,他自己用了10T的量。半信半疑地透過T大校友會電子郵件申請,還真的是如此!申請成功後查看容量,得到無限制的回應。心裡盤算世界級網路霸主攜手台灣龍頭學校所提供的資源與說明,應該不會只是說說罷了,因此就不客氣的好好利用,將很多資料特別是圖片與影片往上頭丟,很快的T單位之前的數字由1開始往上長。沒想到聽到風聲似乎開始限制空間,查看之後果真不假,因此縮手不再肆無忌憚地丟東西。又過不久Google竟然來一封信告知免費空間違反學術用途因而停用!當然回信抗議。不久後恢復。過一陣子事情再度重演。甚至連T大計算機中心都出面關心,火大之下乾脆刪掉全部資料,還真費了不小的勁。把空間清除,那個Google的電子郵件也不再使用,事件終於平息自己忿忿不平之念也才跟著消失。

查詢Google Blogger上頭所提供的資訊[1],對於圖片的說明如下:「系統可能會壓縮上傳至 Blogger 的圖片並進行網頁最佳化處理,......這類圖片不會計入您的 Google 儲存空間配額。Blogger 目前不支援以原始畫質儲存大型圖片。」所以上傳的相片會自動被壓縮,且不會計入儲存空間。網路上看到更早前他人的文章提到,在若干像素以下的相片不會被計入,顯然目前看到的是修改後的內容。這是合理的做法。一般人不太會了解上傳相片的畫素,也不會認為會被計入空間配額內。因此可能有人因而達到免費空間的上限,繼而衍生出一些麻煩事情,Google乾脆不再提相片的大小,直接對上傳圖片處理。反正若使用者真的很在意像素,那自然會轉到其他更適合的雲端平台放置,例如計入空間配額的高畫質Google相簿。至於影片上傳的限制則沒有特別的說明。根據經驗,在部落格文章內可以上傳短片,但是容量不可以太大,沒有特別留意最大容量為何。通常若是超過半分鐘的短片,若真的要放到部落格內,則會先發佈到Youtube或是臉書,再將連結貼到文章內。Google Blogger大概比較希望使用者採用這個方式。

部落格的前身是電腦設備的日誌,以流水帳的方式記錄電腦設備所發生的事件,讓維護人員可以透過日誌回顧某段期間這台設備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例如在某個時間發生網路存取異常事件。事件不一定是壞事,例如該設備在預定的時間點做例行性的自我診斷,完成後將沒有異常的結果登錄在日誌內。

同樣的部落格也是用來記錄人這台設備,也是以時間序列的方式記錄。不像電腦日誌只有維護人員可以查看,當今的部落格傾向對所有人開放,而且活躍的部落客通常希望經營的部落格門庭若市。人流帶來人氣,也帶來名聲與金流。滾石滿一甲子之前所經營的部落格,也傾向有機會可以門庭若市有很多人流,目的倒不是為了金流或名氣,只是希望自己的看法與心得可以獲得共鳴。好幾年未曾查探Google AdSense帳戶的輸入,印象中幾年前該帳戶內有幾十元美金,是部落格文章頁面廣告的點選收入,Google給的分紅。該分紅好像要達到一定的金額,Google才會以支票方式支付該筆款項。從未收到Google的支票,表示收入尚未達到最低門檻。

滿一甲子後轉換到另一個部落格,仍然每月至少在先前的部落格發一則貼文,讓偶爾前來的訪客知道版主還活著。這個部落格關閉搜尋引擎可以檢索的選項。人們尋找網路資源最常用的工具是搜尋引擎,既然不讓它檢索,即表示不對陌生人等開放,雖然沒有明文規定禁止閒雜人等進入。只有知道文章連結或是部落格網址者,才得以進入閱讀部落格的文章。這樣的安排方式正符合自己對於它的分享做法。

查探這個部落格的人氣,系統顯示部落格為2021年11月創立,從2022年1月份才開始寫文章。到今天為止總共有531次瀏覽,這個數字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三不五時上來瞧瞧所累加的。最近開始直接進入後台,也就不會累加太多灌水數據。這樣的數據呈現也符合自己的期許。

參考資料

  1. Blogger說明。將圖片和影片新增到網誌。https://support.google.com/blogger/answer/41641?hl=zh-Hant&ref_topic=3339243。存取日期:6/24/2022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探索Youbike 2.0E

雖然尚未真正騎過電輔版Youbike,試著從媒體所取得的資料,探究它與其他版本Youbike的差異。

顏色差異

電輔版Youbike以橘色取代2.0版的黃色,深咖啡色取代黑色,這是最鮮明差異的第一印象。

車體差異

電輔版Youbike後輪蓋上頭很明顯多了一個便當盒,這應該是電池。捷安特中置電機版的電池通常是位於下管內,但Youbike2.0E為了跟Youbike2.0共用車柱,因此捨棄放置於下管而置於後輪上方。這也可以讓Youbike2.0E的騎車體驗不會與Youbike2.0有明顯的差異。其次是Youbike2.0的五通被中置電機取代,變得很明顯的肥大。

重量差異

雖然尚未得知數據,但推估電輔版Youbike光電池跟電機起碼多個5~6公斤的重量。

車機差異

主控版除了2.0具有的電源啟動鈕與電子票證感應區外,多加一個顯示電池電量與騎車時速的LCD顯示器。

剎車差異

Youbike2.0E採用比較大的羅拉煞車(ROLLER BRAKE),以提供比較大的制動力。

其他問題探討

續航力問題

新北市喊停Youbike 2.0E的原因之一是電池晚上才會抽換,因此無法確保民眾租借的車輛,電力都是百分百。不知道台中或早半年前試辦的Youbike 2.0E是否還是採用這個模式,估計可能性還是很高。根據官方所提供的數據,電力充飽之下可以騎80公里,正常狀況下尚足以應付一天的使用。

重量問題

雖然尚未得知數據,但推估電輔版Youbike光電池跟電機起碼多個5~6公斤的重量。當然增加的這些重量被電機吃掉了,多出來的力量還可以用來推騎車者一把,這是電輔版的最大賣點。問題是若心血來潮,想要騎電輔版Youbike繞行大台中一圈,反正有個傻子幫忙推車,就這麼硬生生的在幾小時內把電力全部吃掉。當然沒有電力仍然可以騎,只是這多出來的重量不再有傻子幫你,你得自己扮演那個傻子!若好死不死附近剛好沒有Youbike場站,例如騎到新社山上,這5,6公斤可不是好玩的。知名自由車比賽規定車子的重量不得低於6.8公斤,換言之,選手會把車子重量壓在這個附近。當騎著沒有電力輔助的電輔版Youbike,就好像騎一台普通Youbike肩上扛著一台腳踏車般!

安全問題

雖然電輔版Youbike依據法規時速超過25公里就會斷電停止輔助,然媒體披露市政府預計放置電輔版Youbike的區域之一是台灣大道上坡路段,這是立意良善也是正確的做法。問題時,不能限制民眾下坡時不可以騎。想像在坡度最大車輛最多的區域,騎車者想要體驗乘風飛翔的快感,讓車速飆過時速25公里,然斜坡的加速性加上車輛較重的因素,享受飛翔後的回憶不見得是甜美的。在市區騎Youbike,要達到時速25公里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加上電力這個傻子,尋常人應該可以不須太費勁便可達到(需要實際測試),那安全問題就是一個後續值得觀察的重點。

變速

通常很直覺會認為既然是電力輔助,那是否不需要變速?一般的電動輔助自行車還是配置變速機構,讓騎車者仍能享受騎車的樂趣,況且萬一沒電時,騎車還是需要變速機構比較適合。初步觀察電輔版Youbike使用一般Youbike的內變速機構。對內變速機構有興趣者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6]。

結論

若有機會可以借電輔版Youbike,基於嚐鮮的理由會借來試看看,之後即便遇到也大概不會借,除非到了非得電力輔助不可的年紀。

參考資料

  1.  洪敬浤,林敬家。率先六都 台中YouBike電輔車上路。聯合新聞網。6/22/2022。https://udn.com/news/story/7325/6405495?from=udn-relatednews_ch2
  2.  像有人幫推車!「電動Youbike」4月淡水開騎。TVBS NEWS。2/8/201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V05lVgIZ0&t=27s
  3.  費率談不攏 淡水E-YouBike喊卡。費率談不攏 淡水E-YouBike喊卡。自由時報。4/27/2019。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72400
  4. 電動輔助版Youbike 2.0E。https://www.ylyds.com/2021/12/youbike-20e.html#more
  5. https://bike.shimano.com/zh-TW/technologies/component/details/shimano-inter-m.html
  6. https://ylyds.blogspot.com/2022/06/ubike.html

探索台中試辦Youbike 2.0E

 



高下立判

關心或使用台中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民眾,自2022年夏至(6/21)起,有機會在街道看到或借到似乎不太一樣的Youbike。乍看之下會覺得很像,但又覺得似乎有甚麼地方不太對勁。沒錯,這是夏至當天投入台中市試營運的電動輔助版Youbike,簡稱為Youbike 2.0E[1]。

台中市不是最早試辦的縣市,曾經有機會拔得頭籌的是新北市。根據媒體報導新北市原本預計在2019年4月份在淡水試辦Youbike 2/0E[2],但後來卻因為費率等原因談不攏而喊卡[3]。Youbike 2.0E首先正式試辦的縣市為嘉義市。去年底與家人到嘉義植物園參觀,巧遇民眾騎Youbike2.0E,當時很訝異怎麼有這種像Youbike但又有些差異的車子,探究之下才知道這是Youbike公司自2021年12月起,首次在嘉義市投入150輛的電動輔助車款[4]。所以台中市是第二個試辦的都市,這是合情合理的,嚴格說起來有些慢了,Youbike母公司捷安特所在的縣市照理說應該要先試辦才對。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敢斗膽稱對於Youbike內行,但可以嘗試看看門道。

Youbike 2.0跟Youbike 2.0E共用車柱,這表示大部分的車身結構均相同,至少跟車柱接觸的部分需一致。其次,Youbike 系統已經逐漸由1.0升級到2.0,Youbike 2.0將會成為主流的車種,為了讓民眾使用電動輔助板Youbike時, 可以完全沿用的原先的經驗,因此電輔版的車子不論借還車,上鎖與使用模式幾乎與一般版一致。

雖然尚未真正騎過電輔版Youbike,試著從媒體所取得的資料,探究它與其他版本Youbike的差異。

顏色差異

電輔版Youbike以橘色取代2.0版的黃色,深咖啡色取代黑色,這是最鮮明差異的第一印象。

車體差異

電輔版Youbike後輪蓋上頭很明顯多了一個便當盒,這應該是電池。捷安特中置電機版的電池通常是位於下管內,但Youbike2.0E為了跟Youbike2.0共用車柱,因此捨棄放置於下管而置於後輪上方。這也可以讓Youbike2.0E的騎車體驗不會與Youbike2.0有明顯的差異。其次是Youbike2.0的五通被中置電機取代,變得很明顯的肥大。

重量差異

雖然尚未得知數據,但推估電輔版Youbike光電池跟電機起碼多個5~6公斤的重量。

車機差異

主控版除了2.0具有的電源啟動鈕與電子票證感應區外,多加一個顯示電池電量與騎車時速的LCD顯示器。

剎車差異

Youbike2.0E採用比較大的羅拉煞車(ROLLER BRAKE),以提供比較大的制動力。

其他問題探討

續航力問題

新北市喊停Youbike 2.0E的原因之一是電池晚上才會抽換,因此無法確保民眾租借的車輛,電力都是百分百。不知道台中或早半年前試辦的Youbike 2.0E是否還是採用這個模式,估計可能性還是很高。根據官方所提供的數據,電力充飽之下可以騎80公里,正常狀況下尚足以應付一天的使用。

重量問題

雖然尚未得知數據,但推估電輔版Youbike光電池跟電機起碼多個5~6公斤的重量。當然增加的這些重量被電機吃掉了,多出來的力量還可以用來推騎車者一把,這是電輔版的最大賣點。問題是若心血來潮,想要騎電輔版Youbike繞行大台中一圈,反正有個傻子幫忙推車,就這麼硬生生的在幾小時內把電力全部吃掉。當然沒有電力仍然可以騎,只是這多出來的重量不再有傻子幫你,你得自己扮演那個傻子!若好死不死附近剛好沒有Youbike場站,例如騎到新社山上,這5,6公斤可不是好玩的。知名自由車比賽規定車子的重量不得低於6.8公斤,換言之,選手會把車子重量壓在這個附近。當騎著沒有電力輔助的電輔版Youbike,就好像騎一台普通Youbike肩上扛著一台腳踏車般!

安全問題

雖然電輔版Youbike依據法規時速超過25公里就會斷電停止輔助,然媒體披露市政府預計放置電輔版Youbike的區域之一是台灣大道上坡路段,這是立意良善也是正確的做法。問題時,不能限制民眾下坡時不可以騎。想像在坡度最大車輛最多的區域,騎車者想要體驗乘風飛翔的快感,讓車速飆過時速25公里,然斜坡的加速性加上車輛較重的因素,享受飛翔後的回憶不見得是甜美的。在市區騎Youbike,要達到時速25公里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加上電力這個傻子,尋常人應該可以不須太費勁便可達到(需要實際測試),那安全問題就是一個後續值得觀察的重點。

變速

通常很直覺會認為既然是電力輔助,那是否不需要變速?一般的電動輔助自行車還是配置變速機構,讓騎車者仍能享受騎車的樂趣,況且萬一沒電時,騎車還是需要變速機構比較適合。初步觀察電輔版Youbike使用一般Youbike的內變速機構。對內變速機構有興趣者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6]。

結論

若有機會可以借電輔版Youbike,基於嚐鮮的理由會借來試看看,之後即便遇到也大概不會借,除非到了非得電力輔助不可的年紀。

參考資料

  1.  洪敬浤,林敬家。率先六都 台中YouBike電輔車上路。聯合新聞網。6/22/2022。https://udn.com/news/story/7325/6405495?from=udn-relatednews_ch2
  2.  像有人幫推車!「電動Youbike」4月淡水開騎。TVBS NEWS。2/8/201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V05lVgIZ0&t=27s
  3.  費率談不攏 淡水E-YouBike喊卡。費率談不攏 淡水E-YouBike喊卡。自由時報。4/27/2019。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72400
  4. 電動輔助版Youbike 2.0E。https://www.ylyds.com/2021/12/youbike-20e.html#more
  5. https://bike.shimano.com/zh-TW/technologies/component/details/shimano-inter-m.html
  6. https://ylyds.blogspot.com/2022/06/ubike.html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騎車觀植物

 昨天是夏至,太陽從今天開始掉頭往南走,白晝漸短夜晚漸長。

說人生毫無期待也不盡然,昨天便期待今天可以到南坑探險,正確說應該是再次探險,上週無意間摸出另一條南坑直上崑山頭坪的路線才是探險。上週是下坡,下陡坡除非是騎越野車否則毫無樂趣可言,危險又沒啥動到筋骨。話說週六探索館的越野車知識加體驗課程,沒有甚麼期待可能會取消報名。拉回今天的主題,今天之所以有期待是騎又陡又長如羊腸小徑般的果園道路。有所期待早早就醒來且睡不著,乾脆起來整理早些時間出門時間比較充裕,六點半過後便出門。以鍛鍊體能為目的的騎車年代,夏天這個時候都已經在回程的路上了,今天只是近年來相對比較早的日子罷了。

抵達切進果園道路的岔路口,吃了兩條巧克力做好心理建設後,期待的反探索旅程就此開始。這條路真不是蓋的,特別是騎這台丟在路旁都不一定有人要的洛克馬。年紀大了,車子老了,路況真的險峻,前半段使盡吃奶力一氣呵成,抬頭觀察前方狀況,勉強繼續騎不一定可以一口氣到頂,可以肯定人車都會出事,因此不再逞強,每騎一段路便休息一分鐘喘個一二十口氣再繼續,休息個幾次倒也安全抵達頂點,用途中遇到一位果農她所說的「好厲害」作為這趟行程的評語。下次再來即便騎公路車也上不來,需要有更小齒比的登山車才有可能。試過一次記在心上就好,改天若真要騎這裡下坡就好。不過大概走這裡的機會應該不大,主要是沒有任何可觀察之處,走大馬路上崑山沿途起碼還有可以觀察之處。

金天第一個觀察點是民宅旁的台灣畫眉,屋內沒有狗也無機車,顯然是人狗皆出動辦事情去了。看看鳥籠內的台灣畫眉,沒有叫聲但看起來還是很躁動,持續等待有機會跟主人聊聊。

第二個觀察點是判斷為蘭嶼柿的植物,很遺憾結果跟觀察符合,因為周邊沒有雄株無法授粉,因此之前觀察到看似開花後結的果通通掉光,只剩下零星幾個花苞,看起來似乎也不妙。這片開闊的大片待售荒廢地,離馬路有一段距離處似乎有一株山柿,加上路旁這一株蘭嶼柿,尚未荒蕪之前可能柿果園或有人種植經濟作物。



資料來源:Google街景

查看Google地圖街景,2010年(12年前)是桃子園,2012年老桃樹換成小桃樹苗,也出現這株柿子的幼株。2014年桃樹跟柿子都成長許多,柿子甚至可以看到果實,顯然當時旁邊是有雄株。之後沒有新的街景,無法探究這八年間的變化。雖然偶爾會經過這裡,但就只是單純的經過不會有任何的觀察。比對網路上可以取得的資料,似乎真的很像是蘭嶼柿。樹上還有機個花苞,或許有機會看到結果,持續觀察下去。若有機會遇到附近民眾,再請教他們相關內容。認識植物得知名稱後就是一個名字,認識的過程反而比較好玩。這句話套用到下一個觀察更貼切。

近兩個月先後來此四次,第二次發現路旁果園邊一株葉子有點像蛋黃果的植物正在開花,下馬查看,葉子有些像但是花序不像,該次只留下一些影像,查詢網路資源沒有結果。第三次已經結小果,很肯定不是自己熟悉的蛋黃果,不過葉子真的很像,或許是另一種蛋黃果吧!依然留下紀錄繼續觀察。今天是第四次經過,小果更大些還是看不出所以然來。不過發現樹上吊一個補蟲罐,顯然這一棵植物似乎有些經濟價值,據自己了解蛋黃果太稀鬆平常也不值錢,因此果農不會幫看黃果捉蟲,繼續留下紀錄。在無太大安全疑慮的東豐自行車道往豐原方向前進途中,突然想到今年初友人詢問蛋黃果與黃金果的事情,當時得知兩種植物的外觀很接近,黃金果的經濟價值似乎比蛋黃果高,可能是黃金果嗎?查詢黃金果資料,確認觀察三次的植物是黃金果。很高興經過幾次的觀察終於得知它可能的身分,不過還是要持續觀察,直到果實成熟或是有機會請教主人,方可確認自己的觀察。



查詢網路資料得知黃金果(Pouteria caimito Radlk)是山欖科(Sapotaceae)膠木屬(Pouteria)的常綠果樹。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自1987年首次自新加坡引進後,又陸續引進其他品種,屏東科技大學也引進其他品種,顯然這應該是值得種植的經濟作物。黃金果為兩性花,每年可以開花兩次,主要產期在2~3月與6~8月。這次看到的小果成熟期大約在8月下旬,這段期間持續密集觀察。

因為它的葉子很類似蛋黃果,小果也有點神似,兩者是否有何關聯?得知蛋黃果(Lucuma nervosa)是山欖科(Sapotaceae)蛋黃果屬(Lucuma)的植物,兩者是山欖科植物難怪有點類似。

接下來的觀察標的是山柿,這株山柿的位置是所有山柿中觀察位置最佳的,自從發現這株後,其他之前三不五時光顧的植株,從此不再受到自己的眷顧,說來自己也太喜新厭舊了!這條路線最近發現很多新鮮事,或許過一陣子失去新鮮感後會再回頭看看老朋友也未必。是該偶而探望曾經帶給自己驚喜的老朋友。


來到石忠宮才剛過八點沒多久,其實已經晃了快兩個小時,而且剛剛硬上陡坡耗去不少體力,是該往回走了。狗改不了吃屎,還是繞了情人木橋周邊一圈。看到附近居民種植的幾株羅漢松,剛好可以觀察雌雄花序。自從前些日子無意間發現院子兩棵羅漢松剛好是雌雄各一,而且正好在開花,興起紀錄開花結果歷程的念頭。這幾天似乎比較少看到雄花序,剛好可以查探看看。很幸運有一株開滿雄花序的雄株,雖然大部分都已經過了盛開期,還是很高興可以記錄。


這麼一晃超過2.5小時,很高興認識黃金果。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壓力與白髮

 媒體報導罹癌後連戰的樣貌,滿頭白髮跟前幾年滿頭烏髮的景象簡直是判若兩人[1]。若連戰之前沒有染髮,那真的是應驗伍子胥一夜間白了頭髮的說詞。若原本就有相當白髮量,只是使用染劑讓其保持烏黑的樣貌,生病了就不再理外貌抑或是怕染劑對於當然孱弱的身體有害,因而不再染髮,這個機率比較高。

這也是自己開始出現顯著白髮,並思考藉由染髮維持黑髮模樣,最後沒有付諸實行的最主要原因。人年紀大了,頭髮變白變稀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因此這兩種外貌特徵皆被視為上年紀或身體走下坡的指標。有錢有勢或愛美人士,可以藉由各種方法讓這些特徵一直不要出現,甚至終其一生都是不會以真實面貌示人。這是個人的抉擇與考量,沒有對錯的問題。自己雖然沒有選擇染髮,卻吃藥減少掉髮與增加髮量。換言之在自己的考量下,保有頭髮量優於頭髮顏色,不過這也是很弔詭的做法。

髮量減少讓白頭髮較為不顯性,這次從媒體不大的版面看出連戰滿頭白髮,主要是他還有相當可觀的髮量使然,若他只剩稀疏的髮量就不一樣了。吃藥維持髮量,卻也讓白髮更明顯。反過來若不吃藥讓頭髮減少,白髮自然就不會那麼顯性。回首當時的行為似乎有點奇怪,進一步回想往事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頭髮未白之前,髮量便開始顯著減少。吃了好幾年控制髮量的藥物,才出現顯著的白髮量,因而沒有考慮停藥讓頭髮減少進而減少白髮特徵的選項。

去年滿一甲子後開始理三分頭,三分頭仍可看出白髮,但只是薄薄一層不慎明顯,而且髮量少也跟著步行顯,因此就不再吃頭髮藥了,很滿意當下的髮型,維持自然面貌又好整理維護!

看到這則訊息不久前才剛跟兒子聊到壓力大對於生理不好影響的事情,談到自己是在人生歷程中壓力很大,也到了生理特徵該轉變之際,讓白髮顯著冒出頭,壓力一過後,白的速度也跟著減緩。身邊幾位友人似乎也有這種情形,前面提到的連戰多少也有這個因素。

終究而言面對壓力的態度確實是人一生需要好好學習的課題,不一定是為了外貌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再回頭談談外貌的議題,看到媒體報導湯姆克魯的女兒貌美琬若天仙[2],這有啥好報導的,多金俊男美女的後代貌美是正常的,平凡無奇才令人納悶。人的外貌打從出了娘胎基本上可說大勢底定,但很多人卻不甘願被底定,或美還要更美甚至要讓它變成永恆。談壓力對於生理影響的內容,為啥會談到這個議題,被連戰旁邊的連方瑀給撩起的。

據說她曾獲得中國小姐選美冠軍,老實說打從有印象以來,她的面貌就是當今這幅看起來令自己難過與不舒服的模樣。剛剛上網搜尋資料,看到當年的照片還真的是人間極品,不論氣質與面貌獲此頭銜可說是實至名歸。然而人就是這樣子,總想把這種極品的外貌化為永恆,然有時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話說回來,自己為了維持頭髮量因而吃藥的舉止,不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嗎?還好滿一甲子之際,終於看透這種人世間的虛榮,以跟年齡相吻合甚至更糟的真實樣貌,過著透通的人生。

參考資料

  1.  陳希潔。去年惡性腫瘤開刀!連戰驚傳住院 連辦證實:逐漸康復中。TVBS新聞網。6/18/2022。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822797
  2.  羅凌筠。阿湯哥女兒16歲了 美成人間洋娃娃。NOWnews今日新聞。6/17/2022。 https://www.nownews.com/news/5841513

2022年6月18日 星期六

清晨的豐原水資源回收中心生態池

 自國道4號台中環線豐潭段豐原連絡道通車,原本位於靜謐的旱溪與稻田間的豐原水資源回收中心,也因為旁邊的豐南街為聯絡道一部分而變得車水馬龍。原本有番鴨進駐的生態池,似乎也不若往日的精彩。清晨不理會旁邊呼嘯而過的車輛,駐足一會兒仍然可以看到養眼的生態。


台灣水龍又稱為黃花水龍,是柳葉菜科水丁香屬的浮葉草本水生植物。



田蔥又稱為水蘆薈或水蔥,是台灣原生田蔥科田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台灣萍蓬草是睡蓮科萍蓬草屬的台灣原生草本植物。



停棲在田蔥上頭的蜻蜓與蜻蜓幼蟲(水蠆)







發現有人靠近探頭探腦討吃的傢伙。

黃盾背椿象與野桐

早期當兵流行一句順口溜 當兵當三年母豬賽貂蟬。騎車經過長長的陡降坡沿途景觀單調,清一色的柑橘園,在尾聲之際看到正在開花的野桐,這是山區隨處可見的植物,平常根本連正眼都不看上一眼,今日卻因為先前太多單調的景色,因而獲得青睞,卻也因此認識黃盾背椿象若蟲群聚的特殊景象,這是今天意外的收穫之一。
黃盾背椿象喜歡棲息在如野桐、血桐、白匏子等大戟科植物植物。

野桐

野桐

野桐










2022年6月16日 星期四

探討UBike內變速

 


除了少數淑女車與特殊車外,現代的自行車再怎麼陽春都有變速機構,讓騎車可以因應環境與騎車者的狀態而更有彈性。

目前主流的變速機構稱為平行四邊形變速機構,另一種為常見於都市通勤車輛,整合於花轂內部的內變速機構,對比之下通常將前者稱為外變速。每一種變速機構都有其優缺點,內變速的優點是不需要維修,讓車輛更簡潔,可以在靜止狀態變換速度等。

內變速[1]

作為城市進步表徵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台灣最普遍的為Ubike。從最早的1.0,到目前逐漸成為主流的2.0版,以及正在試辦的電動輔助版等。其簡潔明亮注重使用者體驗的設計,逐漸成為人們在都會區中主要的短程移動工具。其簡潔外觀某一部份拜使用內變速機構所賜,少了粗曠陽剛的外變速機構,讓其更融入都市風格。

整合內變速機構的後輪花轂明顯比一般的花轂胖不少,這是它最鮮明的外觀。內變速機構如何達到變速的目的?答案是使用齒輪!其實大多數的變速機構都是透過齒輪之間比數的變化,而達到變速的目的,最常見的就是使用內燃機引擎的機動車輛所使用的變速箱,例如汽車或機車的變速箱。要將變速機構塞進體積不大的花轂內,要選擇適當的齒輪系統與變換裝置。

根據可以取得的資料得知,第一個以安裝於花轂內的行星齒輪機構進行變速的專利,是由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機械技師Seward Thomas Johnson於1895年取得,該變速機構只有二速而且沒有成功商業化[1]。

於2000年賣給台灣的Sun Race公司更名為Sun Race Sturmey-Archer的Sturmey-Archer公司,成立於1902年,則於1903年開始生產三速的行星齒輪內變速器,Ubike使用的內變速便是這種三速結構。之後出現5, 8, 12速等內變速形式。

去掉齒環的內變器[3]

當代自行車主流變速機構的名稱Dérailleur為法文,原文的意思代表火車出軌。集自行車旅行家,作家,與自行車推廣者於一身的法國人 Paul de Vivie,發明二速的後變速機構,在阿爾卑斯山探險過程中使用,並於1905年以Vélocio為名取得專利[2]。

所以論起源,從專利的角度來看內變速早於外變速。

內變速系統的主要機構是行星齒輪(Epicyclic Gearing)。它有一或多個稱為行星齒輪的齒輪,繞著中間稱為太陽齒輪的齒輪旋轉,因為像行星繞著太陽公轉般,因而得名。行星齒輪機構由三個組件構成

  • 太陽齒輪(Sun gear):位於內層。
  • 行星齒輪(Planet gear):位於中層,一般為四個安裝在套筒狀的行星籠(Planet cage)上頭
  • 齒環(Gear ring):位於外層
內、中、外層的齒輪互相嚙合。

行星齒輪[3]

行星齒輪的運作有些複雜,以自行車內變速的應用而言,它的基本運作可以簡化如下:

兩個齒數不等的兩個齒輪(假設齒數分別為30跟40齒)互相嚙合。

假設用手轉動小齒輪帶動大齒輪旋轉,那麼小齒輪轉一圈,大齒輪尚未轉一圈,根據齒數比,小齒輪轉四圈大齒輪才轉三圈。相對於小齒輪的轉速,大齒輪為減速,減速比為3/4=0.75。

反過來,手轉動大齒輪帶動小齒輪旋轉,那麼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旋轉超過一圈,根據齒數比,大齒輪轉三圈小齒輪則轉四圈。相對於大齒輪的轉速,小齒輪為加速,加速比為3/4=1.33。

改變大小齒輪的主動與從動地位,可實現改變速度的目標。就自行車結構而言,飛輪處於主動地位,花轂則是被動地位。假設再加上離合器與其他機構,讓鍊條帶動的飛輪跟連接車輪的花轂,可以接上大齒輪或小齒輪,就達到變速的目的。將飛輪跟花轂帶入上述敘述中,變成:

飛輪連接小齒輪,花鼓連接大齒輪,鍊條帶動飛輪旋轉小齒輪,因而轉動大齒輪,也讓與之連接的花轂旋轉。飛輪輪轉四圈花轂才轉三圈。相對於飛輪的轉速,花轂為減速,減速比為3/4=0.75。

飛輪連接大齒輪,花鼓連接小齒輪,鍊條帶動飛輪旋轉大齒輪,因而轉動小齒輪,也讓與之連接的花轂旋轉。飛輪輪轉三圈花轂則轉四圈。相對於飛輪的轉速,花轂為加速,加速比為3/4=1.33。

文字敘述是否覺得有些繞舌與頭暈,用動畫演示較容易了解。

將上述敘述歸納如下:

  • 低速(#1):飛輪連接齒環、花轂連接行星籠
  • 中速(#2):飛輪與花轂直接耦合
  • 高速(#3):飛輪連接行星籠、花轂連接齒環

安裝於把手上的變速撥桿可以改變離合器的位置,使得元件間產生上述的對應關係,至於離合器內部如何運作,有興趣者可以參考所提供的資料。

Sturmey Archer製作一部介紹內變速行星齒輪機構的動畫,很詳細的說明動作原理。

資料來源[4]

根據實際觀察,UBike 2.0大盤跟飛輪分別為38T與21T。

Shimano官方網站取得整合剎車機構的三速內變速裝置的規格如下[5]:

齒速比:由1~3分別為:0.733, 1, 1.364,全程齒速比為1.86

齒速比結合大盤與飛輪的齒比,整體變速比為:

齒速比:由1~3分別為:1.326, 1.81, 2.47


變速器撥桿

離合器位置窗

內變速花轂
上述為Ubike內變速的簡易研究心得。電機資訊專業背景外加機械實務經驗,探究過程中或許有些想當然耳的內容被略過,或是認知有誤,請包涵將就參考吧!

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b_gear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railleur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picyclic_gearing
  4. Sturmey Archer Epicyclic gear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QJTTcDXJo
  5. 4. SG-3C41 https://bike.shimano.com/en-US/product/component/nexus-inter3/SG-3C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