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過程認識幾個類似的流行詞「躺平主義」、「安靜辭職」與「安靜解僱」。「躺平主義」認為奮鬥無望,乾脆過只求溫飽生活,不汲汲營營於功成名就輝煌騰達。「安靜辭職」表達上班族,特別是年輕上班族,只做好份內的工作放棄積極進取,以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安靜解僱」則是雇主回應員工「安靜辭職」的作為,讓員工不好受最後自己拍拍屁股走人。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是狄更斯知名作品《雙城記》內膾炙人口的一句話,不論處於任何時代任何地點,這句話都能適用。尚在學校服務期間,偶而會跟學生聊到,自己所處的年代大學畢業生月薪約2~3萬,台北民生東路與敦化北路附近新蓋的七層樓電梯住宅,三房兩廳大約三十坪左右格局,時價大約在7~8百萬間,所以在台北精華地區購買住宅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情。三十年過去,大學畢業生月薪大約3~4萬,但三十年前不需千萬的住宅,現在起碼十倍的價差,對於受薪階級這個房價就真的是遙不可及。既然收入永遠感不上房價,購屋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那起碼讓生活舒服一點吧,沒了財富至少可以改善生活水平。對於這些躺平族而言,現在是最壞的時代,甚麼東西都漲就是收入不漲。然而也有許多人選擇不當躺平族,而闖出一片天空者,對他們來說這反而是最好的時代,因為所擁有的專長恰是當前職場最缺者,也恰好可以進入夢幻公司,領取令人稱羨的收入,也過著有質感的生活。例如台積電、聯發科、谷歌、蘋果等著名高科技公司的從業人員,就是大家熟知的例子。
然而平心而論,這一代的年輕人所處的年代,確實跟上一代有相當的差異。台灣俗語「願意當牛,不信沒有犁可以拉」 ,只要願意付出時間與勞力,一定會有成就。上述觀點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行不通,願意當牛當然有犁可以拉,問題是現代年輕人不太願意當犁田的牛,因此才需要數十萬外籍移工填補空缺。年輕人願意當牛犁不會遭受風吹日曬的田,也就是服務業,收入當然會不如意。
大學全面開放後,台灣出現一種說法「滿街都是大學生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你不是」。接受高等教育確實是翻轉社會階級的途徑,上一代很多人俯拾皆是由這個方式翻轉階級的例子。然而高等教育的質隨著量變化,很多大學畢業生本職學能並未達到一般認為的水準。以前在課堂上對於不用功的學生,有時會以若不具備該有的本職學能,拿到的畢業文憑比衛生紙還不如,衛生紙至少可以擦屁股,文憑紙則一無是處。至目前為止文憑至上的觀念,仍根深蒂固於民眾心目中,大學畢業甚至取得博碩士頭銜,代表更有能力更能受社會敬重。
然每到選舉總會出現跟學歷相關的怪事,今年卻特別多。這期間最引人注目者非即將卸任新竹市長,準備參選桃園市長的林志堅,為了這個選舉,接連被拔掉台大碩士與中華大學碩士頭銜莫屬。雖然當事人信誓旦旦絕無抄襲情節,然學術界雖不乏選邊站的學術買辦,但畢竟是少數,處理眾人目光焦點具爭議性的學術事件,其結論是值得信任的。被打趴在地的一方絕不甘心,因此發起潑糞大賽,互相揭開對方可能的瘡疤。在學校服務期間,對於學生畢業專題製作的把關標準,報告內容會比專題製作內容要求嚴格,當時自己最喜歡講的話是「你能保證永遠不會選總統?」一但你想選,過往所有事情均會被攤在陽光下檢驗,特別是白紙黑字寫下的報告。事過境遷,專題製作內容無從追查,唯有專題報告會被仔細檢驗,因此報告一定不要怕麻煩要好好寫。可想而知,這些被揭瘡疤者皆非我的學生。
話說回來相較於同年紀者,雖是形勢比人強造成的無奈,自己也是躺平一族,退出職場大部分時間躺在彈丸之地的容身處所,過著自栩為悠閒退休生活,老實說阮囊雖羞澀,無法達理財達人所稱的經濟自主,然還在不需縮衣節食下過清心寡慾生活,這種暮年躺平生活也是不錯的選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