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以理性思維考量,結果也會是理性的結局嗎?
昨天下午板橋發生一件不幸的意外事件,一位女大學生等候公車時,被禍從天降的冷氣砸中,失去寶貴生命。
觀看媒體提供的候車亭畫面與監視影片,該公車站設有候車亭。候車亭設置在靠近馬路邊,受害者靠近大樓側。估計該冷氣是從十七樓筆直落下,剛好砸中靠近大樓外側的受害者。
馬路如虎口,現在人手一支手機,公車族皆會安裝公車即時動態APP,例如台北或台中等公車。候車者的習慣通常會離路邊比較遠些,一來方便公車即將到站者上車,一方面遠離路邊減少被撞或吸收汽機車排放廢氣的機會。選擇這個位置等候公車,算是理性的行為。
沒想到卻因此遭受飛來橫禍。
時間往前一些,造成現在交通單位重罰未禮讓走斑馬線行人的主要導火線,是一家三口綠燈走斑馬線過馬路,卻被公車撞成家破人亡。綠燈走斑馬線過馬路,是最理性也最安全的橫越馬路方式。
理性行為的結果未必一致。
二十多多年前看到一本柏克萊教授Stuart J. Russell,所著的一本著名AI教科書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 (AIMA),他舉一個例子討論理性(rational)這件事。事隔多年詳細文字無法一一記得,內容大概如下:一個準備步行過馬路的行人,左右查看均無來車,因此很放心地過馬路。此時在其上空數千英尺高空飛行的貨機艙門突然開啟,一些貨物掉出,恰好砸中正橫越馬路的行人。這個行人是理性嗎?橫越空無一車的馬路是理性的行為,但不幸地卻被飛來橫禍砸死。
這個虛構的例子,卻與上述兩個真實案例那麼雷同!
有人會說這是孽緣,也有人說這是機率,總之人生旅程總是有一些無法用理性思考可以避免的災禍。
每每從媒體或他人口中得知這種訊息,總覺得非常難過,也想到可以平平安安過平凡生活,就是最大的福報。
當然還是要持續以理性的態度過生活。
話說回來,大樓外牆還真的是危機四伏。特別是大樓外牆的磁磚或石板,脫落的風險跟大樓存在的年份成正比。
在高樓大廈櫛比鱗次的都會區,待在室外應該養成習慣抬頭看看高處,以便察覺可能存在的風險,降低發生意外的機會。
再談談早上遇到一件有點關聯的例子。
大清早騎車出門,在一個主要幹道口等候紅綠燈,旁邊一位步行民眾突然發出急促的喔喔聲,朝他面對的方向望去,原來是一輛接近左轉等候區時,車頭距離前方一輛小客車僅咫尺之遠。不知大卡車司機沒聽到或不理會他,沒有任何反應。
他因而轉向自己說,這輛大卡車太危險了!以大卡車駕駛座那麼高,視野角度跟在側邊的我們不同,司機應該有留意到前方的小客車。
小客車司機從後照鏡看到的景象,應該會有壓力,卡車車頭感覺已經貼到車屁股了!
大貨車駕駛很常有這種習慣,會逼得很近,讓前方車主有壓迫感。車子無法再行駛,停遠些不會影響整個行程,卻不會造成前方車主壓力,也不會讓旁邊民眾虛驚一場。
若後頭一輛砂石車高速衝撞這輛大卡車,前方小客車肯定也會遭殃。
再回頭看理性的三個例子,若:
冷氣安裝工人,放置冷氣前再仔細確認一次;
公車司機轉彎時放慢車速,且更仔細確認斑馬線狀態;
飛航人員起飛前,再度確認飛機的狀態
肯定可以降低無辜民眾理性行為下,得到非理性結果的機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