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天才是天生或逐漸養成?
開車上街,等候紅綠燈期間看到路旁中華電信交接箱上頭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人不是生下就是天才,而是逐漸成為天才— 西蒙·波娃」。
查詢後得知西蒙·波娃是擁有眾多頭銜的法國女性哲學家,有非常多的著作,跟這句名言類似的另一句話「女人不是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讓她成為女權主義代表。
電信交接箱也算是一種不討喜的路上障礙物,中華電信美化箱體,並題上出自名人的激勵人心話語是一舉兩得。「天才不是生而為天才,而是逐漸成為天才」,具有激勵人心的作用,鼓勵人們只要努力就有成功機會。若改為「成就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逐漸努力而得」,不需要名人背書,可能會更接近真實。
說實在話,天才還真需要天生,後天是培養不來的。自己非常肯定窮一生之力,都不可能有名垂千史的眾數學天才,或任何領域先驅的成就。天才兒童的英文字是gifted child,讓兒童成為天才的能力是天賦的,是上天的禮物(gift)。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電影中,麥特·戴蒙所飾演的年輕人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四處遊蕩,在MIT擔任清潔工,卻可輕易解出獲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費爾茲數學獎得主教授困擾的難題,聽到教授說出不中聽的話語,二話不說把解出的內容燒掉,這位藍伯教授趕忙撲滅燒掉大半的解題紙,並說出「我常希望不曾遇到你,那樣我將能每晚安然入睡,我不用惦記在外頭有個像你這樣的人,我只是不忍心看你揮霍你的天賦。」。威爾就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只是被發掘後還一副蠻不在乎的模樣,或自己埋沒而已。當然上述是電影情節,不過天才就是天生的事實就是如此!
昨天剛好看到也是數學天才,兩位知名中國數學家之一,真正費爾茲數學獎得主的丘成桐教授,2023/4/7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辦的浦江科學大師講談中發表,《中國數學的現狀與未來》的演講,他從牛頓以降,詳細介紹幾位歐美日開創眾數學領域的天才型大師,這才是可稱為天才之人,不知道這些天才為何會有這種才能,可以解這些簡直是天馬行空的問題。
享101歲嵩壽的美國前NASA科學家凱瑟琳·約翰遜(Katherine Johnson),也是一位數學天才,獲得包括總統自由勳章、NASA 團體成就獎、國會金質獎章等無數獎章,NASA也以她的名字命名兩所機構建築。五年前搭乘飛往歐洲的班機上,首次見到以她在NASA參與首度將人送上外太空任務的真實事蹟,改編的少數關鍵(Hidden Figures)電影。1960年代美蘇冷戰期間,雙方互相競爭,誰可以先將人類送上外太空誰就是強者。美國為了這個任務成立知名的NASA,邀請一流的科學家、工程師、與數學家加入團隊。
那個年代也是美國對於有色人種,處於排斥與隔離的時代,非白種人在各方面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然而有色人種的智力與才華並不亞於其他人,因此在太空計畫的團隊中,也有幾位傑出的女性理工專業人士,不過他們在各方面還是受到排擠。然而在其中三位傑出的女性的努力不懈付出下,終於得到白人同僚的肯定,而他們的付出也確實對於整個太空計畫,提供很重要與關鍵的貢獻。
這部片子最經典的內容之一,是即將駕駛太空船首航太空軌道的太空人格倫上校,在一次任務會議中,目睹凱薩琳神乎其技的推演降落地點過程,而對於她產生十足的信任。
美國在蘇聯成功送太空人上地球軌道後,立即卯足全力追趕。經十次失敗後,格倫上校將駕駛,裝載在水星擎天神6號火箭之上的友誼7號太空船,繞行地球軌道數圈,若得以成功,將是首位進入太空軌道的太空人。
在發射前一刻得知IBM前後兩次計算出來的飛行數據不一致,需要確認重返大氣層的關鍵座標,使得任務面臨風險,而有可能取消任務時,這位任務失敗時肯定會犧牲的太空人說出,請凱薩琳確認這些數據,如果她說數字沒問題,他就出發。最後也根據她的計算結果,成功完成飛行任務,開啟美國後續的太空霸業。電影中的凱薩琳大半時間,都是以她那個有點滑稽又可愛的步伐跑步,增添本片在嚴肅之餘的笑點。若她出生在蓄奴時代的美國南方,她的數學天才得以發揮的機會微乎其微。
回國班機,又看了一部根據印度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真實故事改編的《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影片。拉馬努金的老婆說他愛數字更甚於愛人,他說萬物都存在著模式,模式在數學上就是公式,他可以使用直覺的方式,直接寫出數學公式。
曾經有一則報導談到,2016年Google, FB等巨頭觀看拉馬努金紀錄片後,紅著眼眶離開。當時是甚麼樣的時代,一個千年難得的曠世奇才,卻因為世俗種種的偏見與傲慢,讓他英年早逝,讓這個世界失去可能為人類做更大貢獻的天才。
拉馬努金去世前8年出生的電腦之父圖靈是另一個例子,他們的腦袋瓜子不知有何神秘之處,可以有此突發奇想,拉馬努金尤其傳奇,根據他的自述他所寫的內容都是他心中的神,透過他這個人傳達出的知識。大多數人特別是三一學院的學者對此嗤之以鼻,包含發掘他的伯樂哈代都有這種想法。拉馬努金詢問哈代是否相信他的說詞,若他真的是朋友就要相信他的說詞。哈代或許真的是拉馬努金的朋友,但對於這種說詞仍有所保留。為何說或許真的是朋友?當時印度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哈代對他可說是英雄惜英雄,而且哈代多少可以沾光,這是真的!至少若不是拉馬努金,連數學界圈外人都說不上的自己,肯定是不會知道哈代這個人。真正的朋友不會在病入膏肓才知道,而是早早就可以關心介入,即便是無可避免地染上當時的不治之疾,至少可以多活個幾年。這是題外話。
就是三不五時會出現包括上述在內的這種天才,才會讓人類在科學上,可以得到重大的突破。所以個人愚見天才是無法逐漸養成的!
「仙人拍鼓有時錯,跤步踏差啥人無?」,一代文學與哲學巨擘,也有可能提出有出入的觀點,一介草民的自己,還是相信天才是天生gifted的,後天是打造不出來的,頂多提供環境讓天才的天份得以顯露與發揮。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百歲人瑞超過5千人
2024年5月份康健雜誌看到幾個預測數據:
聯合國預測,2030年全球超過百萬人活到一百歲。
台灣2025年有20%超過65歲,2039年有30%超過65歲。
另外查詢聯合國預估2030年全球人口約85億。推估台灣2030年的百歲人瑞約有2700人。
內政部戶政司提供的人口統計資料,04.縣市人口按單齡(9701)項目[1],得知2024年台灣人口數2341萬6千餘人,百歲人瑞為5056人,男女各為2912與2144。
令人印象深刻。
聯合國預測,2030年全球超過百萬人活到一百歲。
台灣2025年有20%超過65歲,2039年有30%超過65歲。
另外查詢聯合國預估2030年全球人口約85億。推估台灣2030年的百歲人瑞約有2700人。
內政部戶政司提供的人口統計資料,04.縣市人口按單齡(9701)項目[1],得知2024年台灣人口數2341萬6千餘人,百歲人瑞為5056人,男女各為2912與2144。
令人印象深刻。
參考資料
-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禪繞畫
自己有時候無聊時,例如聽電話彼端他人訴苦的過程,若手邊剛好有紙筆,就會漫無目的在紙上重複地繪出簡單的圖案。這些圖案就是一直不停地重複簡單線段、三角形、四邊形、與圓形等幾何圖形所構成,若時間夠久,紙張面積也夠大,有時候可能繪出有點感覺的圖案。
曾經在LINE志工群組看到「禪繞畫」一詞,沒特別感覺,有「禪」字眼,或許跟佛教有關吧!在圖書館整理書架,看到架上幾本有「禪繞畫」的書本,拿下來信手翻閱。看到「禪繞畫」的原文Zentangle,以及典型的畫作,立刻想到幾個幾何圖形的英文字:Triangle,Rectangle,與Circle,尾音很像,而且典型禪繞畫大量使用這些幾何元素,也包括直線、斜線、陰影等。規律地重複這些圖素,構成一幅單調卻頗有禪意的畫作。專心地使用簡單線條或圖案,重複地描繪過程,可讓人沉澱心情,專注在構圖,彷彿進入冥想般。其中一位作者Kass Hall在所著的The Zentangle Untangled Workbook: A Tangle-A-Day to Draw Your Stress Away,副標題,明白標示Zentangle的功用是消除壓力。
另外也想到幾個內容:植物的花、佛教的曼荼羅(Mandala)圖案、與小時候玩過但是忘記當時如何稱呼,網路賣家將之稱為萬花尺、萬花畫板、或齒輪創意畫板的繪圖工具。想到花是因為很多重複的圖案,隱約有花的影子。有人提到自己也親身觀察一陣子,大多數開花植物的花瓣數目是費氏級數,最典型的是向日葵花。費氏級數的規則為,數列中的任何一個數為前面兩個數的和,數列初始的兩個數字都是1,因此數列為1,1,1+1=2,1+2=3,2+3=5,3+5=8,5+8=13,....,根據親身觀察比較多的花瓣數量是5。教密宗舉行宗教儀式和修行禪定,所用的象徵性圖形稱為曼荼羅,禪繞畫與它極為神似。萬花尺通常會搭配齒輪,將鉛筆插入可自由移動的齒輪中間孔洞,讓齒輪沿著在繪板上固定的圖案邊緣的齒移動,可繪出變化萬千但具有規律的圖案。有了初步的想法,再來看看別人怎麼說。
原本是植物插圖印刷品銷售商的Rick與Maria,注意到購買的客人渴望創造,卻自覺能力不足而裹足不前。受到Maria在繪畫圖案時的冥想狀態啟發,他們在靜修期間構思了禪繞畫法,並將想法記錄在日記中。經過有趣地腦力激盪後,他們創建禪繞畫(Zentangle)一詞,它是Zen與Tangle的合成字,核心理念是通過繪畫簡單、重複的圖案來實現放鬆心靈和專注力的目的。以下是纏繞畫的一些特點:
纏繞畫作品通常由重複的結構性圖案組成,這些圖案被稱為「tangle」。藝術家會將這些圖案填充在小而定義明確的區域中,稱為「tiles」。纏繞畫強調透過重複和有意識的繪畫過程,來實現正念和放鬆。這種練習被認為可以幫助人們靜心冥想,減輕壓力,獲得內在寧靜。纏繞畫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沒有錯誤,只有創意的機會。藝術家被鼓勵接受任何意想不到的結果,並將其納入設計中,而不是擦除或重新開始。纏繞畫只需要很少的材料,通常只需要一支筆和一張紙,這使得所有年齡層的人都能輕松學習。儘管纏繞畫遵循著結構性的準則,但還是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來表達個人的創意和詮釋。藝術家可以嘗試不同的圖案、著色技巧和色彩組合,創作出獨特且視覺上引人入勝的作品。
禪繞畫可以看成是一種動態的禪修途徑,禪修並非一定靜態坐禪,道元禪師認為典做也是一種禪修,也有禪師認為行走也是禪修一種。按照這種脈絡,書法、繪畫、或其他可以放鬆心靈與達到專注力的動態活動,也具有禪繞畫的效果。
快速翻閱禪繞畫書籍,大概知道它的規則,爾後信手塗鴉時,可以嘗試這些原則繞看看。
觀光公害
每週都會前往的郊區清風嶺健行,該區域有三條步道,第一條前段有兩個路徑可以選擇,上稜線經過一處較為平坦區域,可抵達休息點。幾年前,前段兩個選項之一被地主柔性封閉,因為還有一個選項,沒太大影響。又過一陣子,平坦區域是一處種植經濟作物的果園,果農以固定的鐵絲網封閉無法通過,因此這條步道無法銜接其他路線必須折返,久而久之便乏人問津。
谷關七雄老二馬崙山,入口處是一處私人土地,有一戶人家居住,原本健行者可以自由穿越。七八年前由登山社群得知,因為山友一大早爬山的喧嘩,吵到地主高齡父親睡眠,因此決定封閉入口。不過若是他在家裡期間,會開小門讓山友可以進出。得知後不久前往該處健行,抵達登山口時,果然看到一道鐵門堵住入口,不過確如訊息所言可以通行。多年未曾走訪,不知目前狀況如何。
今年初前往水社大山,去程從青年活動中心登山口上山,回程依據指標從伊達邵登山口下山。抵達登山口時發現沒有任何標示,出口處兩旁為當地居民住所。若欲從這裡上水社大山,需要稍加留意才可發現。媒體報導由於山友打擾當地居民生活,因此這個步道禁止通行,根據觀察到的步道現狀,雖沒拉上圍籬硬性阻止,也算是一種柔性阻止。
上述三個親身經歷,因山友造成山域民眾困擾,而被限制進出的情形,在人潮更多的可能更容易發生,有人將之稱為觀光公害或過度旅遊(overtourism)。Kate Leahy在國家地理雜誌文章中,列出包括威尼斯在內幾個著名景點,因旅遊人數太多,引發當地居民不滿而採取的因應措施[1]。
這兩天媒體持續報導一件發生在日本,發人深省的事情。日本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火車站旁,一家名為LAWSON的便利商店,被當成打卡景點,因為從商店前可以拍攝讓商店與富士山同框的畫面。一傳十十傳百,變成網紅景點後,造成當地居民困擾,人潮也對交通造成干擾,當地政府打算在此設置黑色布幕,阻擋過量遊客聚集拍攝富士山[1]。
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遊客太多是公害。就這則報導的該區域周邊居民而言,LAWSON是受益者,人潮帶來錢潮,還可以幫忙打廣告。最大苦主應該是LAWSON對面的齒科,診所周邊是最佳拍攝點。人潮不會帶來病人,反而帶來混亂吵雜。地方政府會作這個處理,齒科應該是舉發人之一。
三不五時有人會介紹網紅景點,除非是可在該景點賣東西賺錢,其他周邊居民肯定不喜歡。例如原本平靜的礦區村落,總統大選期間無端捲入選舉攻防,讓附近居民不勝其擾,就是經典例子。
谷關七雄老二馬崙山,入口處是一處私人土地,有一戶人家居住,原本健行者可以自由穿越。七八年前由登山社群得知,因為山友一大早爬山的喧嘩,吵到地主高齡父親睡眠,因此決定封閉入口。不過若是他在家裡期間,會開小門讓山友可以進出。得知後不久前往該處健行,抵達登山口時,果然看到一道鐵門堵住入口,不過確如訊息所言可以通行。多年未曾走訪,不知目前狀況如何。
今年初前往水社大山,去程從青年活動中心登山口上山,回程依據指標從伊達邵登山口下山。抵達登山口時發現沒有任何標示,出口處兩旁為當地居民住所。若欲從這裡上水社大山,需要稍加留意才可發現。媒體報導由於山友打擾當地居民生活,因此這個步道禁止通行,根據觀察到的步道現狀,雖沒拉上圍籬硬性阻止,也算是一種柔性阻止。
上述三個親身經歷,因山友造成山域民眾困擾,而被限制進出的情形,在人潮更多的可能更容易發生,有人將之稱為觀光公害或過度旅遊(overtourism)。Kate Leahy在國家地理雜誌文章中,列出包括威尼斯在內幾個著名景點,因旅遊人數太多,引發當地居民不滿而採取的因應措施[1]。
這兩天媒體持續報導一件發生在日本,發人深省的事情。日本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火車站旁,一家名為LAWSON的便利商店,被當成打卡景點,因為從商店前可以拍攝讓商店與富士山同框的畫面。一傳十十傳百,變成網紅景點後,造成當地居民困擾,人潮也對交通造成干擾,當地政府打算在此設置黑色布幕,阻擋過量遊客聚集拍攝富士山[1]。
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遊客太多是公害。就這則報導的該區域周邊居民而言,LAWSON是受益者,人潮帶來錢潮,還可以幫忙打廣告。最大苦主應該是LAWSON對面的齒科,診所周邊是最佳拍攝點。人潮不會帶來病人,反而帶來混亂吵雜。地方政府會作這個處理,齒科應該是舉發人之一。
三不五時有人會介紹網紅景點,除非是可在該景點賣東西賺錢,其他周邊居民肯定不喜歡。例如原本平靜的礦區村落,總統大選期間無端捲入選舉攻防,讓附近居民不勝其擾,就是經典例子。
很好奇透過Google地圖與地球,得到下列訊息:
便利商店與富士山的直線距離為十六公里,以Google地圖以步行方式規劃的路線,距離為二十二公里,預估時間為八小時。透過街景觀看,還真的可以抵達山頭,真是不可思議[3,4]。Google街景車拍到民眾在齒科門前拍到的畫面,因此不需要親身前往也可以看到。
檢視Google地球上LAWSON到富士山的資訊得知,海拔從約八百五十公尺緩慢上升到富士山的三千七百七十六公尺,前面三分之二為緩上升地形,山腳下開始的後三分之一,由大約一千四百公尺陡升。
Google地圖規劃的路線絕對可行,至於時間可能需要多花點時間。
既然打開Google地球,趁機檢視富士山與該網紅景點,環繞富士山周邊都可以取得富士山雄偉壯闊景象,為何唯獨這裡被舉發?可能原因是剛好位於火車站旁,觀光客只需要搭火車就可來此,例如從東京搭火車大約兩小時可抵達。
參考資料
- Kate Leahy. What's the problem with overtourism?. 9/7/2023. N ational Geographic.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ravel/article/what-is-overtourism
- 戴雅真。河口湖架黑布擋富士山 苦主抱怨遊客脫序行為。中央社。5/2/2024。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405020381.aspx
- 路線規劃資訊。https://maps.app.goo.gl/Nd5JybKQGF88CLjBA
- 商店座標。3495-2 Funatsu, Fujikawaguchiko, Minamitsuru District, Yamanashi 401-0301日本. https://maps.app.goo.gl/7kZgc9b52vLLKHCv9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紀錄片
離開正式職場前,規劃幾個度過餘生的工作與興趣,其中一個是紀錄片,記錄自己、紀錄他人、紀錄自然界的生物。人生低潮期,曾瘋狂的自我紀錄,自拍不少身影,預防哪一天突然走到另一個時空,尚留下最後身影。對生態產生濃濃興趣,紀錄生態成為打發時間的興趣。最近稍微收斂些,不若以往瘋狂。
YT有幾個固定觀看頻道,其中一個是中國CCTV紀錄頻道。
昨天看了剛上架《講述詩仙李白輝煌燦爛的一生》,長達一個半小時影片,內容真是精采無比,而且由幾位中國重點大學歷史相關學者,闡述李白生平事蹟與重要作品,更具有公信力。看完後餘韻猶存,中國有如此優質的紀錄頻道,日本NHK,英國BBC,美國國家地理,也有非常優質紀錄片內容。台灣呢?公視?商業頻道?
對中國紀錄頻道產生興趣始於一百集的《中國通史》,紮實地看完每一集並做紀錄,從此對該頻道產生興趣。根據剛剛查詢的數據,自2011年初開播以來,目前有超過一百萬訂閱者,上傳超過一萬五千部影片。根據觀看經驗,大概有下列分類:
介紹中國的大:任何人對中國的第一個印象是大,地大物博人口剛剛被世界第一超越。沒有人可以窮其一生踏遍中國的所有地盤,珠穆朗瑪峰是其中一個障礙。如何讓對中國有興趣者認識每一寸土地,紀錄片是一個管道。航拍中國是代表性節目之一。
介紹中國的美:中國不只地大物博,屏息美景、瞠目結舌地景、豐富風土民情俯拾皆是,紀錄片輕易將這些展現在人們眼前。美麗中國自然,大美中國是代表性的內容。
介紹中國的強: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終於可以在世界舞台,取得一席之地,建立國民自信心,讓外國人知道中國非昔日吳下阿蒙,紀錄片是一個管道。大國重器、強國基石、超級工程是典型內容。
介紹中國的廣: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包容萬物,紀錄片將這些內容呈現在觀眾眼前。航拍中國是典型紀錄片。
介紹中國的深:列名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的深遠眾人皆知,如何將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以視覺化多媒體形式呈現,寓教於樂的方式讓觀眾了解,紀錄片展現它的優勢。一百集的中國通史、漢字五千年是最經典代表。
相較於地大物博的中國,外號福爾摩沙的台灣也有許多特有內涵。遠親不如近鄰,中國再美、再廣、再怎麼嚮往,總是隔一道台灣海峽。反觀台灣,一天內可以踏遍東西南北四個極點,對自己而言可以容易親近是最大特點。
然而如同終日旅遊,踏遍大江南北者,信手拈來盡是可以說項的素材,稍加整理可提供豐富的親身經驗,吸引廣大民眾的眼光。反觀終日蝸居,偶爾往返少數地區,即便窮盡心力陌生化常訪之地,絞盡腦汁藉由華麗豐富詞彙闡述,仍落入江郎才盡的窘境而詞窮。撇開紀錄片人才與可運用經費,中國與台灣所提供的紀錄素材,如同上述兩個對比般。
台灣在記錄台灣方面,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典座禪修
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佛經聖經能用於日常就是好經。不同宗教有不同經典,內容不外乎闡述教義,修身養性,勸人為善等。
今年以來三不五時閱讀各種經典,有學者推崇論語、道德經、六祖壇經等分別代表儒道釋的三部經典,恰好都非本人所寫,而是由弟子或旁人代為紀錄。這也是經常翻閱的經典,每每總會受到內文的啟發。
孔子終身述而不作,他認為人處事所需要的依據,前賢著述已經足夠,只是未能好好闡述其內涵,甚至被誤導,因此只要好好整理歸納,並向民眾闡述即可。
以管窺天,自己只閱讀浩瀚經典中,芝麻綠豆多的內容,心得或許不具備代表性,只是個人觀察心得,確實各種經典內容,除個別教義陳述外,很多內容意義相近,只是用不同方式詮釋罷了。
幾年的磨練,很多的事情都能釋懷,坦然接受並心平氣和以對,唯獨下廚與操持家務這件事情,三不五時仍是困擾的肇因,困在男人下廚是很悲慘的牛角尖,為何認識的所有人,都不須如同自己般每天操持家務事。這不是女主人,最起碼是一起分擔的事嗎?
雖然三不五時,總是以正能量詞彙給自己打氣,例如喜歡所過的生活,或喜歡正在做的事,然沒多久便消風。沒有人永遠處於心平氣和狀態,當不順心事情出現,典座工作的怨氣通常也會一併帶出,然後就如同麻花捲般出現加乘效果。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不僅不再是困擾來源,甚至成為生活的重心之一,主要的原因是接觸禪宗,間接認識道元禪師的典座教訓,並當成自己不正經學習禪的途徑。
道元禪師曾對弟子說,當年前往中國學佛過程,幫他開悟的是一位老典座。唯修行有成的僧人方有資格擔任典座,那是因為典座所做的活,就是一種心無雜念的修行。我之所以開悟完全是承蒙典座的開釋,正所謂:三千諸佛,皆出在廚房中,因而寫出典座教訓(Kitchen master instructions)一書。
未能親眼拜讀道元禪師的原著,台灣高僧所開釋的內容,大概都提到道元禪師認為典座要有道心、供養心、工夫心、喜心、老心、大心。
民以食為天,抱持禪修的認真態度,歡喜地以奉養長輩的精神,為眾人(眾修行者)料理營養、健康、又安全的飲食,讓他們獲得溫飽可以好好修行、做事、過生活,這應該就是一種禪修。很高興正走在典座禪修的道路上。
訂閱:
文章 (Atom)